南方科技大学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放在首位,高度重视科研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近年来,学校通过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立足于服务人才的理念,构建了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基于科技成果的不同阶段,通过高价值专利培育,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研平台搭建、成果转化加速营,赋权改革创新等全方面多维度的工作内容,为学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专业的、全流程的赋能服务。
完善成果转化管理审批体系,明确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规定,保持连贯透明的政策管理体系。学校先后制定《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保护与转化管理办法》、《知识产权出资设立或参股公司管理办法》等规定,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及学校与教师间的收益分配,清晰界定了教师的科研行为与企业行为。目前已形成从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校企合作、人事管理等多个维度,共计9项具体管理办法的完整政策制度体系。2022年新出台修订并颁布《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保护与转化管理办法》以及《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管理实施办法》,紧跟国家科技成果权属试点政策精神,试点学校与完成人按份共有职务科技成果,共同转化。南科大目前已形成社会机构积极参与,学校-企业-教师三方收益共享的创新生态系统。
重点聚焦保护创新源头,大力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学校通过专利申请前查新检索、商业可行性评估等方式严控低质专利,鼓励高价值专利。深入开展专利质检专项工程,保持我校0件被通报非正常专利申请。围绕重大产业方向及学校优势学科,对近40个重点技术领域主动布局高价值专利培育专项工程。通过快速预审等多种途径,对核心技术专利进行布局保护。南科大通过构建对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开放合作,严控低质,鼓励优质的管理模式,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共同组建健康有序的科技成果源头生态。截止到2022年,全校共计提交专利申请超过4000件,取得授权专利超过1500件。
精准对接校企资源,深化校企联动合作,共同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学校积极主动对接服务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已开展合作的各行业龙头企业,保持高度追踪,建立高粘度、全方面深度合作关系。引导企业由惯常合作院系逐步拓展到学校其他相关科研单位。截止至2022年,学校共计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项目合同总金额近13亿元。更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达到85家,针对未来3-5年的细分技术领域发展趋势,由企业与学校共同规划布局,并由企业研发部门与学校科研团队“混编”,打破传统的先各自单独研发再交流对接的模式,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学校通过深度横向合作,有效提升了学校科研成果与产业的契合度,与科技实业企业共同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创新主力生态,共同支撑促进了行业技术的升级发展。 规范建设产学研机构,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学校先后建设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以服务学校科技成果为基础,聚焦地方产业升级实际需求,以平台化的模式提高成果与产业对接的效率,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落地。至今已有效支撑近30位教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的同时,拓宽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面。2022年落实广东省与贵州省粤黔东西部协作有关战略安排,针对贵州省产业特色,完成与贵州省政府签约合作,落地“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实粤港澳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要求,围绕光明科学城建设,与光明区政府签约合作,落地“南科大光明高等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学校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打造成果转化全过程创新链,支持科技成果的熟化转化,与政府共同组建成果转化的支撑引导生态。
以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为例,自2021年8月正式运营以来,南方工研院共筛选开展31个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项目,其中22个为成果转化类应用研发项目,9个为企业共建技术攻关项目。22个成果转化类研发项目中,19已完成走出实验室阶段,实现公司化运作。各项目预计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6.55亿元,其中成果转化项目2.55亿元,企业共建项目4亿元。基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转化而成立的公司,于2022年共计获得达晨资本、顺为资本、投控东海等国内知名创投/股权投资机构投资2.27亿元。
注重长期社会经济价值,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明确规定75%成果转化收益奖励予科研人员,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创新性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营,以国际通用方法论培育科研人员成果商业应用思维。加强团队专业建设,校内技术转移中心职员拥有国际注册技术经理人,专利代理人,律师职业资格等专业资质。积极开展成果赋权试点,赋权后学校与成果完成人共同转化,完成人可直接获得75%所有权对应的转化收益。学校通过提供专业服务,确保成果完成人获得大部分收益,积极响应成果完成的诉求,与科研人员共同组建健康向上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生态。截止到2022年,学校已有近400件科技成果的向产业界转移转化,完成72件成果的赋权转化,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的科技企业达到70家余家,成果转化合同总金额达11亿元。 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由学校材料系孙大陟老师科技成果孵化而成的企业南科新材,紧急研发防雾的新材料——60万片防雾酒精湿巾和2万瓶防雾酒精喷剂,火速驰援抗疫主战场湖北省。2022年,学校通过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将化学系张绪穆老师的抗新冠病毒小分子口服药物SHEN26相关技术许可给深圳市安泰维生物医药,与深圳科兴集团开展新冠特效药临床试验工作。基于学校电子系刘召军老师的科技成果转化而成立的科技初创企业思坦科技,致力于领导和推动Micro-LED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实现Micro-LED量产。也通过多轮融资,现已建成Micro-LED中试生产线,并且具备2-6英寸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的中试能力。
探索与资本要素创新融合新发展,联合落地全国首创利用区块链技术支持赋权改革。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创新运营模式,先行先试探索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融合发展。2022与深交所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深度合作,成为深交所科交中心首批唯一一家高校战略合作单位。2022年11月8日,学校在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区块链存证平台完成关于“一种连接结构与多体船等4项知识产权”等10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登记的区块链存证,科交中心开具了相关的赋权信息登记保全书。通过区块链存证方式,解决了科研人员和学校决策人员的后顾之忧,推动高质量职务科技成果的赋权转化。南科大资产公司与深圳天使母基金创新性合作建有两只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学校与各创投资本全面深入合作,共享共赢,共同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天使创投生态。
学校在产学研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成效,引领了区域创新生态的建设。近年来,学校先后受邀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果转化中心专题研讨会,中关村论坛中外十大理工科院校成果转化研讨等活动分享成果转化经验,受到广泛好评。学校更打造国际化的特色,2018年起每年举办“国际技术转移合作交流会”,邀请20多家世界一流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参会,分享经验、对接资源。2022年受邀作为唯一中国高校代表参加首届全球知识转移峰会(Knowledge Transfe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于深圳市政协经济委举办的2022年年度“四链协同融合”(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重点调研深聊会中广受好评,受到了媒体的竞相报道。相关做法入编为深圳市政协深度调研报告材料中的重点案例。
附:参考数据:
根据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于2022年4月出版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1》统计显示,南方科技大学在2020年以转让、许可、作家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在高等院校中排名第2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