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博士研究生粟善飞走进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始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捐献。从这一刻起,远在1800公里之外一名陌生人的生命,将和他紧紧捆绑在一起。
他是南科大2022级博士生,中国第1543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深圳第618个。
无私捐献,用生命点亮生命
2023年2月,粟善飞接到了一通出乎意料的电话。电话中,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造血干细胞与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了,询问他是否仍有捐献意愿。电话这端的粟善飞没有一丝犹豫,当即答应了。这一天,他暗暗期待了很久。
粟善飞从本科开始,就经常参与无偿献血,他的全血与血小板献血次数已达25次之多。2017年,粟善飞在学校献血时,留下10ml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6年后,已经在南科大就读博士研究生的他,终于接到了这个电话,捐献准备工作很快启动。在通过高分辨配型的一个多月后,经特殊优先通道,粟善飞完成了二十多个项目的体检。两个月后,患者同意移植,粟善飞立刻向自己的学术导师王浩请了一周的假。王浩老师得知后非常关心他:“如果你已经了解了捐献的相关过程和知识,自己非常愿意去做这件事,我全力支持你!注意身体!”
从此,这个世界上另一个人的生命和粟善飞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虽然粟善飞已经做了知识储备及心理建设,但整个捐献过程对他来说还是陌生且令人激动的。整个流程通过全自动的血液分离机采集造血干细胞,共循环12次,血循环总量为7200mL,这几乎是正常成年男子的血液总量。也就是说,在三个半小时里,粟善飞把几乎等同于全身所有血液总量的血在体外循环了一遍。
粟善飞采集结束后的造血干细胞悬液
说到整个捐献过程,粟善飞颇有感慨:“从初配成功到采集完成,整个过程享受了很多优待。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全深圳资历最老,经验最丰富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机构,承担了广东省几乎一半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因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高度重视,从确认捐献到体检、采集,都有义工跟进,每次都给我们提供丰盛的饭菜,甚至还有献血前辈准备老火靓汤,特别关注我们的健康。负责的张医生还会给我们拍照记录。能感受到所有参与的人都很重视这件事,对我们照顾特别周到。”
采集完成后,粟善飞吃上了那个月里最好的一餐饭。他在医院留观两小时,然后目睹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被从外地赶来的工作人员匆匆带走赶去救人。航班跨越1800公里,把粟善飞的造血干细胞带到了另一个急需它的生命里。粟善飞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他了解到一个特别的小知识:配型并不要求血型一致,在他的造血干细胞被成功植入后,经过细胞分裂,受捐患者的血型会变得和自己一样。
世界献血者日当天,粟善飞与医护人员、志愿者合影
当天粟善飞就回到了学校,经过短暂休息,他的身体已经恢复如常,继续投入到学习科研中去。粟善飞一直保持着锻炼身体的习惯,他是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足球队的主力队员,队员齐整时,每周参加两次训练赛;每周都会跑步,偶尔也会打羽毛球。此外,他还热爱骑行,有时间就会约上小伙伴骑行去深圳各地。最远的一次,他从南科大骑到深圳湾,再一路骑上梧桐山直到大梅沙,骑了一整天。他说,只要保持运动强度并坚持每周运动,一定会对体质有积极影响。
热心公益,“善良是我的名字”
粟善飞说,“我的名字里,正好有一个‘善’字,所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粟善飞是全国15437号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深圳第618个。中华骨髓库成立20多年来,共有327多万入库的志愿者,但截至目前,全国只有不到1.6万(包含2次捐献)人次成功捐献。粟善飞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人在了解非亲缘造干移植机理与流程的前提下考虑加入中华骨髓库。他相信,越多的人加入,血液病患者活下去的希望就越多:“如果你选择了入库,你就是真正的英雄。”
这也并不是粟善飞第一次与公益结缘。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他长期投身公益,志愿服务早已融入他的血液之中,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已经说不清楚,这颗热忱的种子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粟善飞(右三)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在本科时期,他就积累了20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粟善飞对自己参与过的一个关爱自闭症儿童的项目印象尤为深刻。有一次,他长期陪伴的那个小朋友突然乱发脾气,东西扔得到处都是,不让别人靠近。粟善飞慢慢安抚,耐心地陪着他安静地画画,最后创作出一副特别好看的画作。来到南科大以后,粟善飞没有放缓志愿服务的脚步。疫情期间,他主动担任核酸检测志愿者;作为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原第三党支部的宣传委员,他多次组织系里师生交流,让研究生同学更多了解老师们的读博经历,帮助同学们确立人生目标。
今年,粟善飞入选南方科技大学2023年度 “优秀共产党员”,他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人生信条:“我爷爷当过兵,浓烈的家国情怀从小便感染着我。从初中到大学,从团支书到入党后的支部委员,我一直努力向党组织靠近、深植服务他人理念。”血液中心送给他的感谢状充分肯定了粟善飞展现出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以及他爱心慈善、献髓救人的信念,上面是这样三个词:感动,感恩,感谢!
血液中心的感谢状
投身科研,矢志空天报国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推动航空航天领域进步的重要力量。粟善飞本科就读于自动化专业,对飞行器控制系统产生了浓厚兴趣。2019年本科毕业后,他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怀着航空航天梦想考入南方科技大学,进入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智能无人机实验室,专注于无人机的稳定性与控制研究。
粟善飞与课题组师生在实验室合影
他所在的智能无人机实验室团队研究内容涵盖了飞行器总体设计、气动设计、控制设计、结构设计、航电集成、3D打印、飞行测试等工作内容,产品苍鹭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机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珠海航展及其他会展。截至目前,粟善飞在该领域发表了2篇SCI论文和7篇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会议论文,并申报了11项专利,已获授权8项。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为解决无人机的关键问题,包括抗风性能、稳定性分析、飞行控制算法等。
粟善飞进行无人机集群起飞前检查
粟善飞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无人机技术将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他表示,作为科研人员,做好本职工作,便是对国家发展的最好支持。他希望通过在课题组的科研工作,推动无人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我国的空天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南科青年,未来,粟善飞将继续在志愿活动中奉献青春力量,在科技报国中绽放青春光彩。
供稿: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
通讯员:杨鹭鸣、史露静
编辑:杨奂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