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 | “善”行跨越三千里 传递“火种”续生命
2023年08月10日 媒体

8月8日,深圳特区报于A07版面刊发报道《“善”行跨越三千里 传递“火种”续生命》,全文转载如下:

栗善飞.png

“我的名字里,正好有一个‘善’字,所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久前,南方科技大学2022级博士生粟善飞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为远在天津的一位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他是中国第15437例、深圳第618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191689756442335995.jpg

世界献血者日当天,粟善飞与医护人员、志愿者合影。

今年年初,粟善飞接到了一通来自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造血干细胞与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有捐献意愿。粟善飞没有一丝犹豫,当即便答应了。在为期一个多月的高分辨配型过程中,他完成了二十多个体检项目。6月,粟善飞走进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始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捐献。整个流程通过全自动的血液分离机采集造血干细胞,共循环12次,血循环总量为7200ml,这几乎是正常成年男子的血液总量。也就是说,在三个半小时里,粟善飞把几乎等同于全身所有血液总量的血在体外循环了一遍。在医院留观时,他目睹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被外地赶来的工作人员带走赶去救人。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粟善飞了解到,配型并不要求血型一致,在他的造血干细胞被成功植入后,经过细胞分裂,受捐患者的血型会变得和自己一样。从这一刻起,他的生命“火种”就传递给远在1800公里之外的一名陌生人。

这并不是粟善飞第一次与公益结缘,他也早已记不清是哪一年一颗向善热忱的种子开始在心底生根发芽。就读本科时期,他积累了20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经常参与无偿献血,他的全血与血小板献血次数已达25次之多。2017年,粟善飞在学校献血时,留下10ml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23年,他入选南方科技大学202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粟善飞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他是南科大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足球队的主力队员,闲暇时酷爱骑行,有时间就会约上小伙伴骑行。最远的一次,他从南科大骑到深圳湾,再一路骑上梧桐山又到大梅沙,骑了整整一天。他说,只要保持运动强度并坚持每周运动,一定会对体质有积极影响。

粟善飞2019年本科自动化专业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怀着航空航天梦想,他考入南方科技大学,进入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智能无人机实验室,专注于无人机的稳定性与控制研究。他所在的智能无人机实验室团队研究内容涵盖了飞行器总体设计、气动设计、控制设计、结构设计、航电集成、3D打印、飞行测试等工作内容,产品苍鹭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机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珠海航展及其他会展。截至目前,粟善飞在该领域发表了2篇SCI论文和7篇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会议论文,并申报了11项专利,已获授权8项。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多种血液病的治疗,然而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几率小,如果志愿者群体基数增加,那么配型成功率也会随之增高。为此,粟善飞呼吁,希望越来越多人在了解非亲缘造干移植机理与流程的前提下加入中华骨髓库。


原文链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308/08/node_A07.html#content_3102936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