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 | 访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高校力量
2024年03月04日 媒体

2024年3月4日,学习时报A02版发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高校力量——访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一文,对我校校长薛其坤院士进行专访。报道全文如下

学习时报0304A2_pdf_00(1).png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高校力量

——访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

记者: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前沿研究能力、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源头活水。请问薛校长,当前高校为形成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需要解决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薛其坤:从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化部署,到明确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进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如何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关键是我们既要创造良好的平台和机会,更要打通人才价值实现的通道,让人才在研究探索创新时拥有足够舞台,实现最大价值。一方面,高校应该围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引”上谋策略,努力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高地;在“留”上出实招,积极发挥“双带头人”作用,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提升治理效能,保障人才专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在“培”上想办法,打造行列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探索重大科学问题的战略科学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卓越工程师、掌握原创硬科技的创新企业家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用”上给舞台,为人才提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充分释放创知、创新、创业活力。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包括在学科设置和学院设置上做一些改革,更好地契合当前产业科技发展的特点,从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急需人才。
  记者:您曾经说过:评价基础研究,千万不能像数产品一样用量去衡量,这是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的观念。科研不能简单只以结果为评价导向,不能只看发了多少文章,而是要看科研工作者每天工作了多久,是否保持追求科学的精神和热情。如果他们努力做学问,即使出不了成果,也值得我们尊敬。新质生产力瞄准的是重要基础研究和战略性原始创新,目前高校怎样才能为形成新质生产力培养出看似“无用”的基础研究的人才?
  薛其坤:我之前接受采访时也说过,尽量少问优秀科学家“你的研究成果有什么用”。因为好奇心而非功利心,往往更能指引优秀科学家实现“从0到1”的突破。实现“从0到1”的突破,是随后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更是最优秀的科学家之所以优秀的原因。这也是最优秀的科学家要承担的独特使命和艰辛工作。而如果要问这些突破有什么用,除了鼓励科学家思考外,更多应由从事技术的专家和企业家或后来者,而非一定要科学家本人回答。有些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虽然目前看似“无用”,但将来可能会有无穷大的应用前景。
  记者:顶尖创新人才引进是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如何通过拓宽创新人才的引进渠道、方式和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全球人才资源,南科大目前在这方面有哪些成功的实践?
  薛其坤: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时强调,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南科大坚持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校13年来已快速汇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截至目前,已引进了包括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院士等国际顶尖人才在内的1400余位教师,其中院士64人(签约引进与自主培养全职院士48人),国际会士73人,教育部特聘教授(含青年)47人,“国家特支计划”专家2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3人。教学科研系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高层次人才占教研系列教师的50%以上。这批优秀教师奠定了学校快速发展的基础,也让学校正在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既要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又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校的科研力量在其中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薛其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校在其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以南科大为例,学校一直积极融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发挥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在深圳,南科大已基本实现与深圳十一区(新区、合作区)的合作全覆盖,支撑各区科学研究及产业升级,并构建了一套适配地区创新链条的产学研和技术转移体系。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深圳“20+8”产业发展需求,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以联合实验室为典型代表的校企合作模式,到2023年底共成立联合实验室110家。我们统筹资源推动产学研结合,主动赋能成果转化,面向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聚焦战略性、前瞻性产业,多维度多层次对接区域龙头企业。
  从更深层次来讲,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它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就是立德树人,培养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最优秀的人才。从分工来看,高校在“理论研究”和“人才供给”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着眼于未来,大学必须要注重人才培养,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记者:张丹丹)

报道链接: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24-03/04/nw.D110000xxsb_20240304_1-A2.htm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