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南方+发布了《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3倍,河源这个村是如何做到的?》,报道了我校参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成绩。全文转载如下:
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5万元增长至59.88万元;三年,建成文化广场和小公园8项,村基础设施“变了样”;三年,组织包括教授、本科生、博士生和运动冠军等师生志愿者100多人次,激发小学生们对科学知识和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爱,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南方科技大学筹集资金打造的鹤湖小学篮球场和塑胶跑道。
实现这些变化的是河源市连平县元善镇鹤湖村,这离不开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的力量——自2021年7月开始,作为驻元善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员单位,南方科技大学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选派学校对口帮扶和乡村振兴办公室副主任刘东海作为鹤湖村的第一书记,参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三年以来,南方科技大学密切配合深圳市、连平工作组和驻元善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巩固脱贫成果,扎实推动被帮扶地乡村全面振兴。
队伍强起来 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刘东海深知,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因此,驻村后,刘东海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将学校党建优势与乡村所需相结合,从规范“三会一课”入手,坚持第一书记讲党课,扎实提升村“两委”干部理论水平;开展支部共建、乡村振兴党课走进鹤湖村、举办培训学习、撂荒地复耕主题党日活动等10余次,增强村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
与此同时,南方科技大学注重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协调资金举办头雁锻造工程培训班,组织鹤湖村组织全体“两委”干部、经济社社长、致富带头人代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近40人走访南方科技大学,赴贵州红色教育基地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参观学习,不断开拓眼界,提高村两委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
据统计,进驻以来,刘东海累计组织学校20多个党组织160余人次到鹤湖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扎实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看到、学到的都记心里,是受益匪浅的课程,将为鹤湖乡村振兴更加努力工作。”参加学习的“两委”干部纷纷感慨。
在刘东海和村党支部的努力下,鹤湖村近三年共发展党员3人,积极分子7人,后备干部6人,“雁归源”人员5人,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产业旺起来 产销两手抓助力鹤湖特色产业实现产销两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产业兴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驻村以后,面对全村发展不均衡、主导产业不明显、规模不大等问题,南方科技大学经过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和村民意愿,结合鹤湖村的资源特点,按照“立足现实、盘活资源、找准突破点”的工作思路,采取“发展+引导+兜底”的方式,让鹤湖村乡村振兴产业旺起来。
农业产业要兴旺首先要产得好。为此,南方科技大学支持和帮助村经济联社与致富带头人养殖户积极合作,采用“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村干部+农户”相结合的产业管理运营模式,成立连平县鹤湖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胡须鸡生态特色养殖产业,带动村民就近就业,推进强村富民。
成立1年以来,合作社实现了约40万元的销售收入,正常经营后预计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8万元/年。“去年我们就来合作社上班了,每月大概有3000块钱工资,又可以照顾家庭,非常感谢深圳帮扶干部对我们的支持和关心。”鹤湖村村民纷纷点赞。
产得好,还要卖得好。如何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成了摆在工作队和刘东海面前的一道课题。
为此,南方科技大学从打造元善镇特色产品品牌入手,鼓励本地优秀青年创立“土特产”采销平台,自主开发“深河善品”销售小程序,采取强村公司+社会企业+村集体专业合作社联合模式培育“农产品”品牌,上架本地胡须鸡、红薯干、农家米等土特产品,用数字化渠道拓展连平“土特产”销路。“我们养出来的鸡都不愁卖了。”鹤湖村鹤湖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世康喜笑颜开。
据统计,目前,该平台已经销售连平县各类水果15万斤、土特产礼包近1.5万件,带动近130户脱贫户约500人增收。
与此同时,南方科技大学还利用消费帮扶,兜底产品销售。驻村以来,学校将消费帮扶特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让“土产品”变成“抢手货”,大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投入260.8万元,采取由村集体统一设计、统一选品、统一配送和统一售后服务的模式,先后5次采购连平县各类农产品38.52吨,采购一村一品土特产8000余份,助力鹤湖村累计增加村集体可支配收入60余万元,帮扶成效显著。
生活好起来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齐提升
“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进驻以来,南方科技大学积极发挥科技教育帮扶特色,着力补齐乡村基础教育和基层服务短板,提升为民办事服务能力,助力让鹤湖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驻村更要驻心,只有把村民当成家人,工作开展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来到鹤湖村以后,根据当地镇村编制的规划坚持帮扶计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依托南方科技大学和工作队,刘东海聚焦民生实事,以破解项目资金保障难题作为突破口,吃透政策、谋划项目,多次奔波相关部门,争取各类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项目,协助鹤湖村建设文化广场和小公园8项,推进“西北灌区”建设项目和村道巷道硬化项目,不断增强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方科技大学筹集资金打造的鹤湖小学篮球场和塑胶跑道。
驻村以来,刘东海还协调投入资金约53万元,帮扶鹤湖村智慧党建宣传系统、四小园建设等项目,在政策宣传、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发挥作用;按照“支部强示范、党员作表率、群众齐参与”的工作思路,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家园之星”评比活动,发挥群众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凝聚基层治理合力,确保小事不出村。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甚至1户都不能返贫,是组织交给我的底线任务。”刘东海与村“两委”紧密配合,协调30余万元用于防返贫监测,累计定期走访排查脱贫户近1500人次,慰问725户次,推动学校二级党委与鹤湖村脱贫户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先后20多个党组织共约160人次到村调研慰问,汇聚帮扶合力。
数据显示,2021年助力鹤湖村完成省定15万元集体收入的硬要求,2022年实现收入翻番,2023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59.88万元,是驻村帮扶前村集体收入的4倍。
(南方+记者 黄进)
原文链接: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3倍,河源这个村是如何做到的?_南方+_南方plus (nf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