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共同主办海洋地球科学前沿学术会议暨国际大洋钻探IODP349航次十周年回顾活动
2024年09月04日 综合新闻

9月1日,由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共同主办的“海洋地球科学前沿学术会议暨IODP349航次十周年回顾”活动在南海海洋所举行。来自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院校及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2.jpg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49航次(简称IODP349航次)是新十年(2013-2023)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启动后的第一个科学钻探航次。我校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林间院士与浙江大学李春峰教授共同担任首席科学家,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刘青松讲席教授、张传伦讲席教授、赵西西教授为上船科学家。航程历时62天,目标为钻获南海海盆的大洋玄武岩和海底沉积层样品,揭示南海的构造演化过程。该航次是“国际大洋发现计划”成果最丰富的十大航次之一。

会上,林间致欢迎辞。他回顾了在中国南海成功实施的国际大洋钻探ODP184航次(1999年)、IODP349航次(2014年)、IODP367/368/368航次(2017-2018年)所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与重要成果。

在主旨报告环节,李春峰作题为“IODP349航次的背景、经验与成就”的主旨报告,回顾了申请此航次“多年磨一剑”的过程,以及航次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林间院士作题为“IODP349航次的启示与面向未来的国际大洋钻探”的主旨报告,指出IODP349航次为南海“母亲海”定年龄,首次精准确定了南海海盆打开与关闭的年代,解决了几十年的科学争议。他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国际大洋钻探建议,希望中国科学家们借助“国之重器”——“梦想号”引领国际海洋地球科学重大新突破。

在特邀报告环节,专家、学者们聚焦三个科学方向(构造过程与古地磁,沉积与古环境,地球化学与微生物学)作交叉科学特邀报告,分别讲述了IODP349航次的系列重要发现,以及过去十年在南海地球科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与发展方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余平介绍了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的基本情况。1.jpg

会后,部分专家参观了“梦想号”大洋钻探船。


供稿:南科大海洋高等研究院

通讯员:洪妍

编辑:曾昱雯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