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获四项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数量创新高
2024年10月17日

10月17日,全省科技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有218个项目(人)获奖,其中突出贡献奖1名、自然科学奖31项、技术发明奖11项、科技进步奖132项、科技合作奖5名、青年科技创新奖20名、科技成果推广奖18项。其中,南科大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全省共10项),省青年科技创新奖2项,获自然科学一等奖数量再创新高。

会上,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科大校长薛其坤在现场发言,勉励广东科技工作者以更多更大的科学发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他还提出,要将南科大打造成为“21世纪的品牌大学”。

薛校长广东科技大会.jpg

薛其坤在会上发言

薛其坤认为,一批科技人才因在各自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受到表彰,是广东省和科技人才的“双向奔赴”,既凸显了广东省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也凸显了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的最新贡献。“近四年的在粤个人工作经历,让我充分感受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包容的文化魅力、优越的科技政策、有力的保障措施和催人奋进的创新生态。”薛其坤说。

谈及南科大建设目标,薛其坤说:“作为省市重点建设的新型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着力打造拓展知识和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和高质量科技创新模式,努力做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与推进工作,打造‘21世纪的品牌大学’,奋力书写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广东的精彩篇章。”

在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我校化学系讲席教授刘心元团队凭借“不对称催化自由基化学:基础与应用示范研究”在化学组斩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也是继2020年后,连续缺席了两年的化学组项目再次站上一等奖颁奖台。

图片1.png

刘心元

自由基物种作为最基本的反应活性中间体之一,在合成化学、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自由基高活性的特征使得其立体选择性控制充满挑战。南方科技大学刘心元讲席教授团队围绕这一领域,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手性阴离子-廉价过渡金属单电子催化剂”新策略,利用金属与自由基相互作用解决了高活性自由基立体选择性控制难题。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发展了烷烃、烯烃和卤代烃等简单原料参与的不对称催化自由基反应;而且在应用示范领域,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性阴离子配体进行了商业化推广,开发了化石与生物质资源分子的高附加值转化新技术和手性药物高效合成新策略,为国家绿色低碳能源和药物研发领域技术革新提供了借鉴意义。

该项目第一完成人以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自然-化学》和《自然-催化》等期刊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110多篇,申请专利15项;曾获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科学探索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美国波士顿学院Boehringer-Ingelheim Lectureship、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中国化学会青年手性化学奖、日本化学会杰出讲席奖、中美华人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联合会杰出教授奖、亚洲核心计划讲座奖等奖励和资助。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郭传飞团队凭借“高性能电子皮肤及其与人体的融合研究”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图片2.png

郭传飞

柔性电子技术是科技前沿的新兴研究方向和重要创新力量,有望颠覆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柔性电子技术中,电子皮肤是关键器件,是触觉交互的基石,对机器人触觉、可穿戴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该项目面向电子皮肤研发中的数个关键挑战——包括软材料硬化引起的灵敏度和量程之间的矛盾、柔性电子器件和人体的稳定集成、电子皮肤的低成本制造等,这些挑战制约着这类新型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针对这些问题,该项目揭示了离-电型柔性压力传感器中的材料-结构-界面-性能关系,提出了兼顾高灵敏度、大量程、高线性度的电子皮肤设计策略;通过材料创新,实现了电子器件与动态、湿润生物组织的快速稳定集成,并发现了人体皮肤的传感活性;开发了一系列低成本、高性能电子皮肤,推进电子皮肤的应用。

该项目第一完成人以通讯作者身份成果发表在《自然-材料》、《自然-通讯》、《科学通报》等期刊上,被《自然》、《科学》多次引用,其中两篇论文曾入选ESI热点论文。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著名科研机构的科学家正面评价。项目成果还吸引了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服务于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

我校物理系教授刘奇航、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任富增分别获得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各1项。青年科技创新奖为2022年省奖改革后新增设奖项,旨在表彰在科学研究中做出重大科学发现,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或者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创新性突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或者产业化的青年科研人员。

未命名.jpg

刘奇航、任富增

刘奇航教授主要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研究,研究兴趣聚焦于量子材料中的对称性新理论与新效应,以及相关的新材料设计筛选。发表SCI论文90余篇,H指数37。2018年作为独立PI后发表通讯作者文章40余篇,包括1篇Nature、13篇PRL/PRX、4篇Nat. Commun. 、3篇Natl. Sci. Rev. 等。2020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青年项目),2022年获批深圳市杰青项目,2021至2024年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近年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包括发展了磁性量子材料的对称性描述——自旋群理论,首次对自旋空间群进行了完整的分类,以及发展了自旋空间群的群表示理论,在首次提出了具有宏观高对称性的非磁体系中的“隐藏自旋极化”概念后,进一步预言了磁性量子材料中的广义隐藏极化效应,并将其应用至反铁磁自旋电子学以及预言了具有超晶格结构的Mn-Bi-Te本征磁性拓扑材料家族,并提出了基于这类材料实现拓扑磁电效应的几种方案。

任富增教授于2014年6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主要从事新型高强韧超耐磨合金及医用植入器械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粤深联合基金重点等竞争性科研项目14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和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团队的核心成员。在Nature、Nat. Commun.、PNAS、Acta Mater.、Adv. Funct.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总引用8500余次,H因子45,9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申请发明专利3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7项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担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国内其他6个重要学会的委员或理事,担任SCI期刊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 与金属学报(英文版)青年编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作主题报告和邀请报告40余次。荣获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青年科技奖、深圳市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南方科技大学杰出科研奖,2022-2024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据悉,我校已连续两年获得省科技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迄今共获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青年科技创新奖4项。


供稿:科研部  综合南方+

通讯员:王帅

编辑:周易霖


推荐阅读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