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论坛——应对全球变化·科学家在行动”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论坛吸引了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海洋负排放技术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
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主题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团队胡晨、深圳湾实验室副所长周耀旗、滴普公司技术总监柏海峰等专家分别分享了他们在人工智能与海洋科学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焦念志院士团队的报告《AI赋能国际虚拟课堂——蓝色宜居地球》深入探讨了AI在全球气候变化教育中的潜力;周耀旗研究员则通过报告《蛋白质结构人工智能预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柏海峰在《生成式GenAI在中国的应用和趋势》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和趋势。
圆桌论坛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欧洲科学院院士、南科大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林间,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教授Brian Hedlund,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周耀旗,南科大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教授杨丽丽,滴普公司技术总监柏海峰等围绕海洋碳中和、绿色技术创新以及AI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应用展开了讨论。与会嘉宾分享了跨学科合作的宝贵经验,并提出了促进海洋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新思路。
论坛开场,来自深圳市龙岗区千林山小学的小学生们表演了原创皮影作品《海洋与古菌》,用艺术形式展现了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生动故事。皮影作品由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南科大海洋系讲席教授张传伦和学校老师指导完成。
活动上,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龙津中学、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千林山小学联合发起成立深圳海洋教育课程协作联盟,倡议广大中小学积极主动与大学同行、向科学家靠拢、与实践者合作。联盟将推动创造多样环境,开发丰富课程,在科学家的引领下,帮助中小学生了解海洋、关心海洋、研究海洋,在实践中思考和学习,成长为拥有绿色生活观念、海洋价值思维、生态文明意识、社会创新素养的未来人。
供稿: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通讯员:颜莎
编辑:周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