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在我校举办
2024年12月10日 综合新闻

2024年12月7日,由南方科技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全球教育五十人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办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人才培养与数智化共振”在我校举办。本次会议聚焦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重点探讨数智化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展望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LSAN6618-opq3353834608.jpg大会现场

大会设立三个主题论坛,分别为:“重塑高等教育生态”“激活数智化人才培养内核”以及“突破产教融合的壁垒”,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院校、企业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资源分享和经验交流的多边平台,大会汇聚了150余位高等教育界、科技界以及产业界的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跨学科建设、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微信图片_20241210120929.jpg

姜虹作开幕致辞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姜虹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分析高等教育在数智化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她指出,南方科技大学始终秉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理念,坚持将中国教育的独特优势与国际先进经验相结合。南科大将继续与创新中心携手合作,共同探索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

4.PNG

唐虔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表示,创新中心通过国际网络教育学院(IIOE)等旗舰项目,积极推动全球南方国家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力支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方向。唐虔表示,希望更多高等院校加入IIOE网络,培养有国际视野和胜任力的人才,推动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

5.JPEG

夏泽翰(Shahbaz Khan)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教授对创新中心在IIOE平台建设、智慧教室、产学合作等方面的工作给予肯定。他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期待与创新中心深化合作,为2030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进一步推进优质高等教育建设,助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LSAN6793-opq3353876679.jpg雷朝滋致辞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原司长雷朝滋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三个层面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精准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方向;二是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三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全力培育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微信图片_20241210145810.jpg

主旨演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秘书长杜越主持主旨演讲环节。杜越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搭建思想实验室,旨在通过交流来激发和创造知识,期待学者在本次大会上分享交流新的成果。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教授在题为“绿色化和数字化双重转型下思考高等教育创新转型”的演讲中指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才培养。智能化时代,高等教育还要在绿色化和数字化协同转型中发挥引领作用,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方面的国际合作,培育绿色智能时代卓越创新人才。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清泉发表题为“建设高等教育高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旨演讲,通过深入分析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现实问题以及未来方向,倡议大学与城市的融合共生发展,呼吁通过打破大学围墙边界、大学模式多样化、优化学科设置等举措打造深圳高等教育高地。

主题1.jpg

“重塑高等教育生态”主题论坛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教授主持“重塑高等教育生态”主题论坛,他通过提出“传统高校如何在新环境中突围”“如何在技术背景下提升质量”“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更具有包容性的教育体制”等问题引导本主题的研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一级巡视员宋毅作“重塑高等教育生态”主题报告,深入分析在智能时代,高等教育面临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与挑战。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原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指出教育需从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模式向信息时代的个性化模式转型,核心在于教育观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讲席教授、副校长郑春苗围绕“学科融合与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作演讲,提出新型研究型大学要以学科融合为核心,突破传统学科局限,重新定义学科知识体系,设立融合型学科,加强创新与转化,培养具备综合思维和跨学科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扬教授作“AI时代的教育和创新”主题报告,指出AI2.0时代教育需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将AI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利器。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原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原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指出,人才培养与教育公平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高水平大学必须秉守自身价值追求。

主题2.jpg

“激活数智化人才培养内核”主题论坛

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建华主持“激活数智化人才培养内核”主题论坛。赵建华表示,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符合社会和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核心要素,不仅是重要的教育议题,更是关乎未来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议题。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企业)何颂贤教授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势”主题报告,分享了香港城市大学通过城大创新学院以及HK Tech300计划开拓创新创业生态圈,探索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以“大模型时代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为题,以浙江大学通过设立“AI+X”微专业等举措为例,分享了人工智能融入高等教育的蓝图架构和实践路径。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特聘顾问祝智庭深入分析了“融智人才培养,当代高校教育的新使命”,表示高校AI人才培养需要聚焦“融智人才”,突破单一技术或行业需求,强调跨学科与系统思维,统筹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面向未来构建数智赋能的智慧教育生态。

20.jpg

圆桌讨论

在圆桌讨论中,阿里云智能云国际事业部总裁袁千,上海科大副教务长缪园,亚洲开发银行行业发展局人力和社会发展行业处资深教育专家徐建,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主任、数智教育发展国际大学联盟秘书长孙华教授分别分享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人才核心素养的积极探索与未来展望,强调了产学研合作与数字化技术在激活人才培养内核中的重要作用。

微信图片_20241210110601.jpg

“突破产教融合的壁垒”主题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副主任毕小涵主持“突破产教融合的壁垒”主题论坛。毕小涵表示,如何破除产教融合壁垒,是高校和企业该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校长张钦宇教授分享了“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呼吁重构开放的培养体系,推动产业与教育深度互动融汇。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周万雷教授分享了“突破产教融合壁垒的尝试”,澳门城市大学追求大数据技术支撑下的新型人文社科、交叉学科的核心价值,实施“学术研究资助多元化、重点研究板块聚焦化”战略,加强产学研融合与创新创业,培养多专业融合人才。华为公共事业系统部教育行业解决方案资深总监陈明分享了“产教融合,共筑全球人才可持续发展基石”,介绍了华为“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通过与教育部和高校合作,共同赋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从新文科视域下的文科人才培养视角出发,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

31.png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环节,亚开行行业发展局行业处、首席社会发展行业专家Fook Yen Chong,金山办公助理总裁陈波,周万雷,陈明围绕高等教育如何适应产业需求、培养未来型人才及推动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展开讨论。他们表示,产教融合是适应产业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校应注重基础能力与终身学习的培养,同时通过技术与创新结合推动教育变革,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

毕小涵作总结致辞。她表示,创新中心全球合作伙伴网络包含来自40余个国家的116所大学、34家教育信息化企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依托IIOE生态联盟和国际化平台,创新中心将持续服务全球高校和企业,推动高校和产业界关于产教融合、未来人才培养的探索、交流与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本次会议依托南方科技大学在高水平研究领域的优势,借助深圳创新高地的科技产业资源,为多方搭建交流平台,汇集高等教育界、科技界和产业界的资源经验,深入分析和讨论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转型的趋势与挑战,探索如何在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享国内外先进经验与模式,参会者就如何培养具备数字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人才、如何构建灵活且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会议推进了多方合作与共同行动,促进跨学科协作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推动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促进高校与产业协同发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


供稿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

通讯员:周静怡

编辑:周易霖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