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硕士研究生梁洪铭走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始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受捐者是个刚满四个月的男童,仅有五公斤的体重,甚至不及梁洪铭实验室里的一些机器的重量。两个小时的采集过程,当仪器发出完成的提示音时,也许从这一刻起,仪器上平稳跃动的绿光,正将两个原本平行的命运轨迹编织成永不褪色的生命纽带。
幸运是一种责任
2024年12月,梁洪铭接到了一通来自中华骨髓库的电话——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血液病男童初步配型成功。“幸运是一种责任”,挂断电话后,本科时老师说过的这句话在梁洪铭耳边响起。2025年2月,血液中心的医生询问梁洪铭是否同意捐赠,他便直接同意了。
四周后,采集正式进行。血液分离机缓缓运转,将珍贵的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当仪器发出完成的提示音时,一袋承载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被小心封装,即将为远方的患者带去重生的曙光。从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到完成采集,梁洪铭用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热血青春”。
工作人员为梁洪铭颁发感谢状
捐赠完成后,梁洪铭收到患儿家属的手写信:“您给孩子的不仅是细胞,更是重新看见春天的机会。”此前,梁洪铭也一直积极投身公益,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加入了工学院志愿者服务队。他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既要有探索宇宙奥秘的雄心,也要有俯身倾听生命脉搏的谦卑。
南科青年,爱心传承,奉献接力
这并不是南科大学子第一次伸出援手。两年前,同样来自力航系的博士生粟善飞也曾躺在采集床上,看着自己的造血干细胞飞越1800公里去拯救一个陌生生命。粟善飞曾25次无偿献血,他说:“我的名字里,正好有一个‘善’字,所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另外一位来自机械科学与工程系的校友谈继勇,积极参与国家卫健委“连心工程”,为多地先后捐赠总价值1000万的乳腺超声诊断设备,助力中国乳腺癌筛查公益行动,为国家健康工程建设贡献力量。这些故事无不在讲述着:所谓传承,不仅是学术衣钵的交接,更是将人性中的良善化为可触摸的温暖。
粟善飞
南科大的公益精神也由无数“红马甲”接力传递。南科大红十字会成立于2022年,累计开展急救培训超7000人次,打造“热血共捐・生命共济”无偿献血、器官捐献科普游园会等品牌活动,同时创新开发急救IP“小玖”,通过条漫推送等形式普及应急知识。2023年南科大获评 “广东省红十字标准校”,这群身着红马甲的 “小红人”,用专业与热情诠释奉献精神,为校园与城市注入温暖力量。
如今,这份爱心在南科大继续传递,如同实验室里那些精密的仪器,严谨中蕴含着温暖,理性中饱含着深情。在这里,科学不仅是公式与论文,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奉献不仅是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自觉行动。
投入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以科技创新护航大国重器
“非线性振动作为制约航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轨道交通等国之重器安全运行的关键基础问题,其复杂动力学行为往往成为引发系统失效的'灰犀牛'。国家重大工程对高可靠性装备具有迫切需求。”考研进入南科大后,梁洪铭与李明武导师结缘,踏入了非线性动力学的奇妙世界。在这个领域,分岔理论、混沌现象不再是枯燥的数学公式,而是像一首宏大的交响乐,每个方程都如同跳动的音符,共同演绎着复杂系统的内在规律。
梁洪铭(左一)与李明武老师(左二)合影
梁洪铭(左一)课题组同学合影
导师的严谨治学与师兄姐的倾囊相授,使他成功在Nonlinear Dynamics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更站上了第7届海峡两岸动力学会议的讲台。那些为模型推导彻夜未眠的日子,那些被导师用红笔批注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如今都成了学术生涯中最珍贵的勋章。未来,梁洪铭将致力于发展先进的非线性振动分析方法与调控技术,推动该领域从理论突破走向工程应用,以科技创新护航大国重器。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南科青年,梁洪铭将持续在科研事业和志愿活动中奉献青春力量。他相信,科学探索与人文情怀,本就是照亮世界的两束光。他也相信,会有更多的南科人关注到、投身到公益事业中。
从粟善飞到梁洪铭,再到每一位"红马甲",南科人用理性与温情证明,真正的科学火种终将在照亮未知前路的同时,也温暖那些在黑暗中等待破晓的生命。
来源:工学院
通讯员:唐庆航
编辑:杨奂彦、龚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