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十年逐光 向新远航”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下称“南科大”与“环境学院”)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使命篇——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实施讨论会举行。南科大校长薛其坤院士,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朱利中院士,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亚立,以及兄弟院校专家学者等70余人参会。我校副校长方红卫主持开幕式。
薛其坤,张亚立,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南科大环境学院陶澍院士,南科大科研部部长何佳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刘书明等分别从环境学院发展成就、各级主管部门支持、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校内科研保障、兄弟院校合作愿景等层面,围绕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十年的建设成果及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前景发表致辞。
薛其坤表示,南科大作为深圳市培育的第一所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环境学院作为学校发展的典范代表,自2015年建院以来,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勇攀科研高峰,实现了学科布局和科研实力方面的全面突破。
张亚立表示,生态环境局作为生态环境的主管部门,将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助力实验室早日成为国际一流的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科研高地。
陶澍院士通过视频参会,他高度肯定了学院卓有成效的人才队伍建设。何佳清表示,科研部将统筹好校内科研资源,全力支持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刘书明表示,期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与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更多实质性合作。
学术交流环节,朱利中院士,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主任胡清,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新,南科大环境学院院长郑焰分别围绕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环境学院发展规划作报告。
实验室主任朱利中院士强调,土壤污染防治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对于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转向土壤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将通过多学科融合,聚焦重点区域,在土壤污染精准识别、绿色生态修复和污染风险防控等关键领域开展研究,突破核心技术,构建标准体系,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目标,以支撑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和现代化强国建设。
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主任胡清表示,要将前沿技术转化为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服务政府管理与社会需求,推动环保从末端治理向前端循环经济转型。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新提到,土壤污染物可能通过中药种植途径进入药材,进而影响药效及其安全性。他期待未来能与南科大环境学院在此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南科大环境学院院长郑焰指出,学院的专利转化还有待加强,期望创新绿色技术的实际应用与科研组织模式,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将技术落地转化为社会价值。
专家点评与交流环节,与会专家纷纷对南科大环境学院成立十周年及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表示祝贺,对学院在环境领域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专家们围绕污染治理技术体系构建、前瞻性防控与新兴污染物应对、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平台建设与战略需求对接等维度为实验室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并表达了在战略研究、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管理支撑等多个领域与南科大环境学院深化合作的强烈意愿。
此次讨论会的举办,不仅为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也为南科大环境学院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南科大环境学院将继续秉承“创建世界一流,服务美丽中国”的宗旨,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供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讯员:周亦潆
编辑:周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