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丨研究生毕业生代表陆嘉欣:从被照见,到成为光的一束
2025年07月04日 综合新闻

微信图片_2025-07-04_141405_735.jpg

尊敬的姜书记、薛校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理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2025届硕士研究生陆嘉欣。今天,能够作为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在此发言,我深感荣幸,也满怀感激。此刻,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所有悉心教导我们的老师,以及一路陪伴我们的亲人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南科大的求学时光,是一段厚重而鲜活的记忆。从清晨穿行于教学楼的匆匆脚步,到夜深人静时实验室里键盘轻响;从屋檐下的轻声讨论,到操场上的片刻闲谈。那些日子或许辛苦,但都充实而格外明亮。在这个过程中,南科大从未将我们塑造成某一类具有标准定义的优秀学生,而是让我们在这片自由的沃土中,带着各自的差异生根发芽,成长为独一无二的模样。刚入学时,我是一个安静内敛、习惯沉默的人。在南科大,我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独立参与科研项目,第一次在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第一次主持大型校园活动……那些不曾想象过的角色,都逐一照进了现实,拼凑出了如今这个更完整的自己。

读研期间,是南科大一直在背后托举着我:以严谨的课程设置夯实数理基础,以强大的算力资源保障实验开展,而丰富的专家讲座与学术论坛更带来了跨学科的视野与启发。在导师杨丽丽教授的指导下,在课题组专注的科研氛围中,我逐步找到了研究的兴趣点,致力于智慧城市中的时空数据挖掘,尝试让算法读懂城市,设计了更具解释性的特征表达,以便更好地分析交通系统的运行规律。技术的尽头,不是冰冷的客观结果,而是温暖地服务于社会和生活。那些抽象的公式与代码,最终都要落笔于人民的福祉。我们所提出的一系列模型可以适应不同城市的路网结构,为交通事故的风险响应提供了支持。

随着研究的推进,我意识到,科研的价值从来不止于“做出成果”,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回应了时代的命题。只有当科技创新根植于国家的发展脉络之中,与民族所需、人民所盼同频共振,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底气。这份领悟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方向——毕业后,我将前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希望能为构建更高效、更包容的城市图景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与此同时,南科大也为我延拓了成长的另一种维度,它给予我足够的信任,让我踏上了原以为遥不可及的舞台,也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见证他人的光芒,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2024年,我第一次走出专业领域,担任理学院“十佳本科毕业生评选”的主持人。当时的我几乎毫无经验,尽管准备过程少不了慌乱与紧张,但我还是顺利完成了那次主持,并惊喜地收到了几位老师真诚而热烈的肯定。后来,我又参与了校级十佳评选的主持工作。话筒传递之间,我一次次被候选人们的故事所触动,闪耀着坚韧与从容的他们,成为我心中真实而可及的榜样。再后来,我真的以候选人的身份回到了十佳评选的现场,并最终获得了这份荣誉,像是命运为我描绘了一个奇妙的闭环,而那份从仰望到成为的转变,或许正是南科大精神最动人的传承方式。

回顾往昔,我想深深感谢南科大赋予我们的一切,使我们掌握了与世界对话的本领。“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校训,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信念坐标;“博观、精思、笃实、拓新”的学风特质,已成为我们读书学习、为人处世的行动指南。让我们得以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始终保持探索的姿态,保持对真理的追求。我还要由衷感谢每一位教导过我们的老师,是你们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是唤醒,是点燃,是激发人的潜能,鼓励每一份独特的可能性。也要感谢相互成就的每一位同学,这段并肩走过的青葱岁月,将在彼此的记忆里熠熠生辉。

此去纵有山海万里,我们亦将步履不息;他日九山一水重逢时,我们仍怀赤子之心。愿母校薪火相传、弦歌不辍;愿师长春风化雨、学术长青;愿同窗在各自的远方,继续书写属于南科人的光荣与担当。

祝同学们毕业快乐!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