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创新研究》正式出版
2025年07月19日 综合新闻

近日,《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创新研究》正式出版。该书由南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中心组织研创编纂,我校党委书记姜虹、校长薛其坤院士任该书编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张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夏文斌为编委会副主任。作为一部系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深圳样本”的理论著作,该书的出版既是南科大致敬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思想献礼,更是学校扎根深圳办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理论自觉。

QQMail_1752896948326.jpg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其现代化实践历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缩影。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典型的城市实践,深圳用45年走过了国外一些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并联叠加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化等多重进程。南科大作为新时代在深圳这片改革创新热土上成长起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建校以来始终与这座城市的改革脉搏同频跳动、奋发成长。生于特区、扎根特区、服务特区,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南科大建校15周年之际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创新实践,既是落实时代赋予南科人理论创新重任的应尽之举,也是学校发挥“双区”优势、深化办学探索的重要契机,更是南科人学术报国赤诚初心的生动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创新研究》一书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基本框架阐释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创新实践与时代担当,既有助于从内在逻辑上厘清我国“创新型现代化”模式同发达国家传统型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模仿型现代化模式之间的本质区别,又能从整体逻辑上准确理解我国现代化同世界现代化之间的共性特征,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全书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遵循,从九个维度展开论述: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深圳探索;二是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模式;三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治理实践;四是文化创新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圳样本;五是以民生改善为导向的共同富裕路径创新;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七是参与全球治理的城市外交新范式;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表达;九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深圳经验与理论贡献。该书通过系统总结深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制度创新、实践突破和理论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南科大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理论创新自觉,立足深圳实践沃土,持续为讲好新时代深圳故事、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注入学术动能。近年来,学校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和新型研究型大学特点,依托大湾区人才高地和学校高层次人才聚集优势,先后推出“现代科技与家国情怀”“改革创新与先行示范”“红色基因与时代使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系列特色思政课。2024年,又成立特色思政课课程建设小组,升级特色思政课课程群,推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创新”创新型思政课。2024年10月,南方科技大学召开首届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创新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共聚一堂,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内涵与创新举措、深圳先行示范的创新实践等展开研讨。会上,南方科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2025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立2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南科大于5月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是以南科大为代表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新范式方面作出的有力探索。学校根据《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给予支持,明确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重点研究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创新研究中心为核心平台,明确“党的建设与深圳先行示范区研究”“特区精神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研究”“新型研究型大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等三个特色方向,努力产生更多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书写“南科答卷”。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讯员:冯朗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