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至3日,由学校党委组织统战部主办、工学院党委承办的2025年国情党史(红旗渠)培训班在河南举行。校党委书记姜虹,海归教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党组织书记代表、2025年“七一表彰”优秀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等近30名老师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
8月1日,培训班举行了简洁而庄重的开班仪式。姜虹在动员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南科大“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与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之间的时代呼应与实践传承。她表示,虽然时空不同,但二者奋斗内核一脉相承。她勉励全体学员以“沉浸式”学习深刻体悟红旗渠精神真谛,将思想洗礼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破解难题的新举措,以“劈山开渠”的魄力投身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伟业,矢志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卓越学府。
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感悟红旗渠精神,赓续伟大精神血脉。8月1日下午,老师们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深入了解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历程。8月2日上午,老师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实地前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深入了解红旗渠工程如何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彻底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对红旗渠是滋润百姓的“生命渠”,催人奋进的“幸福渠”,永不断流的“精神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8月3日上午,红旗渠精神研究院主任元涛以“红旗渠精神形成的因素与现实启示”为题,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老师们进一步领悟了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同时学习了杨贵、孙占元等优秀共产党员的英勇事迹,感悟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致敬时代楷模,深入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感人事迹。8月2日下午,老师们走进谷文昌纪念馆,深入了解这位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带领群众治沙造林、变荒岛为绿洲的感人事迹。“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谷文昌精神,穿越时空熠熠生辉。
随后,老师们前往扁担精神纪念馆参观学习。凝望着那些老扁担、老账本和服务群众的生动图片,大家深刻学习了林州供销社干部职工数十年如一日,凭借一根扁担、一副铁肩,跋涉于太行山险峰深谷之间,为山区群众送去生产生活必需品的感人事迹。
“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与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构筑起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丰碑。
探访博物馆
探访博物馆,感悟人类文明传承保护之重。8月3日下午,老师们走进中华文字博物馆。作为国家级文字专题博物馆,其丰富馆藏清晰勾勒了汉字起源、发展与演变的壮阔长卷。“一片甲骨惊天下”专题展陈,生动展示了甲骨文的惊世发现如何将中华信史向前推进千年。数字化展柜、智能交互等高科技手段,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极大地增强了体验感和参与度。8月3日下午,老师们来到位于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这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近4000件套珍贵文物(包括妇好墓青铜器、玉器等)系统呈现了商代社会的恢弘图景。借助裸眼3D及沉浸式数字技术,老师们直观感受了商文明的强盛辉煌。最新考古成果如陶家营、辛店遗址的介绍,更让老师们深刻体会到考古工作的艰辛价值与保护人类文明传承的深远意义。
学习研讨
学习期间,培训班还组织了专题学习研讨活动。老师们围绕培训内容开展深入交流,分享所思所悟。国际合作部部长、工学院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洪伟表示:“红旗渠精神彰显了上下一心、团结协作的力量,体现了林县人民重新安排山河的壮志豪情,这在今天的工作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谭建伟结合自身经历表示:“要将红旗渠精神充分融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创建工作中,努力办好具有新型研究型大学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张建明则表示:“红旗渠工程为大型工程队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党员干部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在工作中成长进步。”
本次“国情党史”学习教育,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淬炼与思想升华之旅。老师们进一步筑牢了信仰之基,锤炼了政治品格。大家将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矢志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磅礴动力。
供稿:党委组织统战部、工学院党委
通讯员:屈浔、余引、林榆杰、李娜
摄影: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