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姜书记、薛校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化学系刘柳。首先,热烈欢迎各位研究生新同学加入南科大。也感谢在座的老师与家人,对同学们一路走来的陪伴与托举。
来到深圳,总会被提醒这是一座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壮大的城市: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这座城市的标识和特质。对我而言,深圳则更像一间巨大的开放式实验室——容错、迭代、快速试验,尊崇客观实际的数据和科学规律。南科大诞生在这样的土壤里,也在这样的气质中成长:年轻而不幼稚,务实而不保守,既重基础也重交叉。我们追求的,不是“成为别人”,而是“更像自己”。
我在2020年加入南科大。那时理学院大楼还在建设中,很多东西需要从零搭起:从第一张工作台、第一套仪器,到第一位学生、第一篇论文。走过这几年,我有三个小体会想与大家分享,愿它们成为你们研究生生活的底物与催化剂。
第一条:保持“活性”,避免“钝化”。好的科研,从来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请让好奇心保持“表面暴露”,让问题意识随时“吸附”在你们的心上。遇到难题,不妨把自己当作“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也能推动反应发生;在复杂的体系里,先从可行的小步开始,提高“周转频率”。谨记:活性不是躁动,活性意味着对真问题的灵敏度、对真数据的尊重。
第二条:学会寻找“最小运动路径”。很多重要的反应并不靠“更高温、更长时”,而是靠更贴合轨道对称与能级匹配的路径。学习与科研亦然:做课题时先问“核心键在哪、能垒在哪、过渡态在哪”,把大问题拆成可以跨越的“小能垒”。写论文先画图、搭结构;做实验先复现实验室的“标准条件”,再谈创新变量。路径正确,重排就少;方向对了,步骤自然。
第三条:成为“攻守兼备”的人。好的分子既能给电子也能受电子,好的研究者既能分享也善于倾听。请珍惜周围导师、同学、跨学科伙伴的“配位环境”,他们会像不同的配体,调控你的“前线轨道”,让你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最佳的选择性与活化能力。合作不是弱化自我,而是提高整体的“反应收率”。
在这里,我也想提醒两个“边界条件”。
其一是安全与诚信。任何违反安全的“捷径”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副反应;任何数据不实的“修饰”都会让体系失去真实性和可重复性。请把安全与诚信写进你们的“标准操作规程”。
其二是耐心。真正可验收、可复现的原创,需要时间常数。允许失败,把失败当作“数据点”而不是“句号”;允许迭代,把迭代当作“反应坐标”上的必要位移。
同学们,科学的美,在于从简单原理中生长出复杂世界;教育的美,在于从朴素坚持中点亮不凡人生。你们将要面对的,是从原子尺度到社会需求的双重坐标——既要和分子对话,也要与世界同频。希望你们在南科大、在深圳,既脚踏实验台,也仰望星空;既能做出干净的谱图,也能写出有温度的文字;既能在失败中稳住基线,也能在成功时保持线性。
最后,借一句我们化学人的朴素祝福:愿你们的研究“选择性”清晰,“收率”节节攀升,“信噪比”越来越高;也愿你们的人生始终保持活性、沿着合适的路径,生成独属于南科大、属于深圳、也属于你们自己的优雅产物。
谢谢大家,再次欢迎你们来到南科大。
祝大家新学期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