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准备好了!”近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活动誓师环节,来自深圳的3名赛会志愿者代表和2名城市志愿者代表庄严宣誓。他们以青春之名,发出铿锵誓言,宣告深圳志愿者队伍已整装待发,将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即将到来的体育盛会。这其中,就有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赛会志愿者肖涵曦。全校共有800余名学生志愿者服务这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全国性综合体育盛会。
精心组织 打造专业志愿队伍
作为赛会志愿者派出单位,南科大高度重视赛会志愿服务工作。学校迅速建立由校党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合力参与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工作专班,负责本校赛会志愿服务组织领导、招募培训、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校团委通过发布招募公告、组织线下宣讲,发布赛事介绍与答疑信息推文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短短数周,全校累计1500余名学子积极报名。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心理测评等环节,多种形式考察基础知识认知与综合素质能力,最终选拔出800余名正式投身赛会的南科志愿青年。其中,500余名志愿者将服务十五运会赛事,200余名志愿者将服务残特奥会赛事。这800余名南科志愿青年也多了一个名字“小海豚”。“小海豚”是本次赛会的志愿者昵称,得名于粤港澳珠江口作为中华白海豚主要栖息地的地理联结。“小海豚”这个共同的名字,寓意粤港澳三地志愿者如同海洋精灵般亲切可爱、积极向上、智慧友善、团结奋进。

2025年4月,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预录用赛会志愿者通用培训(南方科技大学专场)正式启动。培训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发展历史》《全运会、残特奥会概况与志愿者岗位介绍》《志愿服务基础理念与服务技巧》等10门课程,我校3位通过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赛会志愿服务通用培训师资认证的教师参与了全市预录用赛会志愿者通用培训工作。6月21日,市执委会志愿者部、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市执委会抵离迎送接待专班在我校理学院大报告厅开展预录用赛会志愿者助残培训和抵离服务培训。通过蒙眼体验、手语教学、情景模拟将知识讲解与情景化实操演练相结合,助力志愿者熟练掌握服务规范流程与沟通技巧,为南科青年志愿者团队奠定专业基础。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意义重大,是青年践行使命的契机。过往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深知专业性与责任感的重要性。我会珍惜机会,做有担当、有温度、有能量的志愿者。”致仁书院2022级本科生龚奕涵在培训后表达了决心。
服务赛事 展现南科志愿风采
根据“馆校对接”计划,南科大志愿者团队将重点服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指挥中心、新闻中心、十五运竞速小轮车项目,并同步承担机场、高铁站等城市重点交通枢纽的抵离迎送志愿服务与酒店接待服务。
7月1日至8日,深圳赛区迎来首场赛事——残特奥会自行车项目。43名南科“小海豚”清晨集结出发,为运动员及技术官员们提供宝安机场、深圳北站等地的抵离迎送相关志愿服务。

树德书院2024级本科生雷家沣在深圳机场保持全程微笑服务,“虽然早起有些困乏,但是一到岗位我们每个人立刻精神抖擞。志愿服务让我感到非常充实,感觉自己切实在为残特奥会的举办贡献力量!”在珠江皇冠假日酒店服务的树礼书院张译艺虽以核对信息、确认车辆、解答咨询等琐碎工作为主,却收获了运动员的真诚反馈:“每位运动员在我开门指引的时候,都会回我以和善的微笑,那种感觉让我像被阳光笼罩。”
运动员们对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准给予高度评价。云南队运动员温佳坛盛赞抵离服务达到了国际大型赛会的标准。“这次残特奥会深圳赛区的抵离服务真是太棒了,完全可以媲美2023年的亚残会(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我们从抵达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放松和自在。”河北队运动员张丽娜特别点赞志愿者们的“情绪价值”,她说:“残特奥会深圳赛区的氛围非常棒,志愿者第一时间的引导和协助令我们心里倍感温暖。”


志愿者队伍中还不乏拥有丰富赛事服务经验的“老手”。树仁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田小可,就曾在深圳马拉松、南山半程马拉松等大型体育赛事中担任志愿者,负责医疗组、兴奋剂组的志愿服务工作。他希望将科学思维应用于志愿服务:“志愿者就是从人群中走来,又奔向人群中去的一群人。作为一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希望我能够用我的专业知识去帮助更多人。而在赛场上,就是保护运动员少受意外伤害。”田小可说,这也是他报名此次赛会志愿服务的原因。
志愿传承 文化沃土孕育南科担当
从迷彩军营到赛事现场,退伍军人刘钰欣将部队锤炼的“铁血纪律、高效执行与应急处突”融入志愿服务,“我们以‘离队不离责’的担当,在保障中精准补位、快速响应。”这份热忱源自南科大深厚的育人土壤——自2017年成立以来,志愿者联合会在校党委领导和校团委指导下,团结和依靠全校青年志愿者,发扬“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逐步构建起“1+2+3+4+5”的志愿服务体系在服务校园大局、促进青年成长、引领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成为推动建设“志愿者之校”的重要力量。2022年11月,深圳志愿者学院在深圳市团校(深圳青年学院)挂牌成立,校长薛其坤出任院长。在深圳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基础上,南科大提出建设“志愿者之校”的目标。学校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文化自觉,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提供高水平、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赛事现场,各志愿服务小组明确分工、协同配合。当赛场上运动员们激烈对决时,竞赛组志愿者化身场边“闪电侠”,凭借高度敏锐的洞察力,精准捕捉赛场上的各类情况,默默守护着赛场的每一处角落;观众服务组志愿者则是流程“大管家”,从验票到入场引导,在他们的有序疏导下。现场秩序井然;新闻宣传组化身为赛事的“最强气氛组”,他们肩扛相机、联动媒体,用镜头捕捉精彩瞬间,实时传递赛事的高光时刻;综合保障处志愿者堪称全能“救火队”,他们在赛场边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提供及时、专业的医疗保障服务;反兴奋剂组则是公平竞赛的“守护者”,他们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做好各项检测准备工作,用专业行动捍卫体育赛事的纯粹与公正。在这场奉献与成长的双向奔赴中,志愿微光汇聚成支撑赛事顺畅运行的星辰之力。


临床医学专业的徐晨烨在反兴奋剂检测岗发挥专业特长,“我在反兴奋剂检测岗,在赛场上,当运动员们从高台上风驰电掣般冲下,以飞快的速度竞相骑向终点时,我也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场馆某处找到上级老师指派给我的陪护目标,进行交流确认后全程跟随,直至运动员进入反兴奋剂检测室进行交接。这项任务让我时刻关注赛场和运动员们的动态,让我不知不觉中融入了热烈激情的比赛中,为每一个冲刺和胜利暗自呐喊。”深圳理工大学联培生齐晨曦在工作中感悟到:“志愿服务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大型体育赛事背后坚韧与团结的力量,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价值追求。”
曾获“三八红旗手”的致新书院辅导员、志愿者领队陈梦鸽表示看着同学们用热情诠释“志愿者之城”的精神底色,她深感自豪,“深圳作为‘志愿者之城’,志愿服务事业已经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底色,形成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作为南科大十五运会志愿者带队老师,希望更多的南科学子以微光汇聚力量,为赛会添彩,为深圳增光,展现南科青年的时代担当。”
 残特奥会自行车赛志愿者合影
残特奥会自行车赛志愿者合影
使命在肩,步履不停。从8月18日至8月28日,我校51名赛会志愿者在11天内全力保障群众赛事门球项目的抵离迎送工作。9月5日,67名“小海豚”投身十五运会竞速小轮车测试赛志愿服务。随着后续赛事的临近,南科大“小海豚”将持续以专业服务和饱满热情整装待发,为赛会提供全方位保障,让深圳“志愿者之城”的名片在体育盛会上更加闪耀。
采写:任奕霏
素材来源:校团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