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大讲堂|吴郁龙:核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和发展展望
2025年10月22日 综合新闻

近日,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副组长吴郁龙博士应邀做客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大讲堂,以“核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和发展展望”为题,系统梳理了SMR的技术发展脉络,并深入解读了其应用前景与未来趋势。

图片1.png

吴郁龙是核能领域资深专家,拥有跨国学术背景与企业高管经历。他于2003年回国后,全力投入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高温气冷堆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在推动技术自主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参与建成了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积极促进该技术的国际合作与应用,有效推动了中国先进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讲座上,吴郁龙从核能基本原理出发,系统介绍了核裂变与发电的基本过程,并回顾了全球核电技术的发展脉络。他指出,核电技术已从早期原型堆逐步演进至第三代先进反应堆,向更注重可持续性、经济性、安全性与防扩散能力的第四代系统迈进。他列举了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及快堆等多种堆型,指出核电技术的迭代始终以提升安全与效率为核心。

吴郁龙介绍,随着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角色日益重要,大型核电站面临投资高、建设周期长、选址受限及用途单一等挑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应时而生。全球多国正积极布局SMR研发,将其视为“核能工业的转折点”“游戏改变者”。SMR指电功率较低、采用模块化设计与制造的新一代反应堆,可通过工厂预制与现场快速装配显著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并拓展至除发电以外的多用途场景。目前,中国在SMR领域的研发制造已取得显著进展,共有十余种设计列入国际目录。其中,高温气冷堆与玲珑一号示范工程标志着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处于全球前列。

吴郁龙详细阐述了我国自主研制的玲珑一号SMR作为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压水堆的研发历程,并针对高温气冷堆SMR,重点分享了其技术路线与示范成果。他介绍,玲珑一号采用完全自主正向设计的一体化布置,创新性地将应急计划区、规划限制区与非居住区合一,提升了安全性与场地适应性。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石岛湾示范工程成功完成了全自然冷却验证试验。该实验在全球首次于商业规模核电站上验证了核裂变能的“固有安全性”,即极端情况下无需人为干预即可防止堆芯熔化。他还介绍了翻版改进型、超临界版及制氢版等不同技术路线,指出高温气冷堆在石化耦合、火电原址复用、核能制氢等目标市场具广阔潜力,并已成为我国核能“走出去”的重要堆型,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高度评价。

最后,吴郁龙总结指出,SMR技术正推动核能从单一发电向多用途、分布式能源转型,其发展离不开持续创新与跨界合作。他勉励南科青年学子关注核能与其他清洁技术的融合,把握能源变革中的创新创业机遇,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与能源安全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片2.png

在互动环节,吴郁龙就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力来源、核聚变发展路线及电池储能技术等问题分享了个人观点。

 

供稿:创新创业学院

通讯员:夏榕

图片:吴绮湘

编辑:任奕霏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