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16日,2025年中国科技金融学术年会在南科大举行。本届年会围绕促进科技金融与科创实践深度融合,汇聚来自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等海内外百余所高校及金融机构的近200名顶尖学者与业界专家,围绕早期投资、风险投资、科技金融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年会由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及南方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省级)联合主办。学术支持单位为亚洲金融经济研究局,战略合作伙伴为上海黄浦科创集团、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国泰君安社会公益基金会。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姜虹在开幕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今年是南科大建校15周年,本届年会的举办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所肩负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双重使命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南科大已形成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格局。商学院以“科创型商学院”为自身定位,紧密围绕国家科技金融战略方向,将持续推动科技与商科深度融合,与深圳这座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脉搏同频共振。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发起人廖理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科技金融承担着重要使命。我们致力于为国内外早期投资领域学者打造高水平交流平台,构建学界与业界的对话桥梁。通过推动早期投资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深入研究,助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在主旨演讲环节,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Rudd家族管理学讲席教授、金融学教授丛林以《Understanding Patenting Disparities via Causal Human + Machine Learning》为题作报告。他创新提出一个结合大语言模型与感知测试的因果分析框架,利用多模态数据揭示了美国专利商标局存在的系统性偏见,为理解创新领域的公平性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

院长论坛环节为本届年会的亮点。首场论坛以“风险资本如何赋能‘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及教育实践”为主题,围绕风险资本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良性循环中的关键作用展开深入讨论。第二场院长论坛聚焦“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学研融合”,就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如何优化学科布局、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等议题分享了各校的创新实践。
年会还设置14场专题分会场,围绕科技金融生态核心领域展开,涵盖风险投资与并购、资产定价、技术与金融、金融市场、公司金融、行为金融、技术与创新、创业、金融科技、首次公开募股、耐心资本、政府引导基金等主题,为不同研究方向的中青年学者提供了充分的展示与交流平台。
本届年会共收到有效投稿139篇。经严格评审后,共评选出“最佳论文奖”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42篇科技金融及交叉研究论文入选宣讲交流。这些立足中国实践兼具全球视野的优秀论文,集中展现了我国学者在科技金融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与会专家认为,本届年会组织了高水平学术交流,促进了前沿思想沟通,为科技金融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搭建了深入交流的平台,对完善我国科技金融生态、培养创新人才有积极作用,也为科技金融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思路。
供稿:南方科技金融研究院
通讯员:唐小丽
编辑:任奕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