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南科•2019届毕业生专题报道】郑惠元:笛声作伴,翱翔理论物理天空
2019年07月26日 人物 浏览量 :

身穿墨绿色学士服,服上的垂布颜色各不相同——登上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商学院和理学院2019届学士学位授予仪式舞台的是一支主要由毕业生组成的民乐团。随着悠扬的乐声响起,他们以传统与流行混搭的方式演绎了自己编配的《九州同》。

曲毕,这群因音乐相聚的小伙伴们朝台下深深地鞠了个躬,既是为凝神聆听的现场观众,也是为他们一起走过的四年时光。其中那位手持竹笛的,便是南科大2019年“十佳毕业生”之一的郑惠元。

事实上,郑惠元的才华并不局限于音乐领域,走下舞台的他还是妥妥的“学霸”一枚:2018年国家奖学金、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二等奖获得者,曾连续两年获南科大优秀学生一等奖。如今,郑惠元即将赴香港大学全奖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凝聚态理论领域继续探寻物理世界的奥妙。

回忆在南科大的四年时光,郑惠元用得最多的词是“多元”。他说,这里有着多元、开放、包容的学术空气和文化氛围,让他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探寻科学和音乐等领域的各种可能性,从而找到兴趣所在,并坚定前行。

 

勇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兴趣所在

沉稳、笃定、专注,这是许多人对郑惠元的印象。然而郑惠元表示,虽然他对物理的热爱从未改变,但对于物理梦是走向理论还是接近实践,自己也曾陷入迷茫。是南科大独树一帜的本科生培养体系和暑期学术交流项目,为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他最终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美国格里菲斯天文台与爱因斯坦雕像合影

郑惠元从小就喜欢思考宇宙万物的运转规律,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南科大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早在大一的通识教育阶段,郑惠元就利用暑假先后进入几位老师的实验室体验。在操作过各种仪器后,他发现自己更倾心于那些简单而美妙的物理公式。“我觉得,思考每个物理公式背后的意义比实际操作物理实验更有趣。”

于是郑惠元决定选择理论物理方向。大三时,他如愿加入了物理系教授卢海舟课题组进行光子晶体中的拓扑物态理论研究。“卢老师和我们关系很近,我可以在微信上随时请教他。”说起自己的导师,郑惠元的眼神里满是钦佩。他说,正是在卢老师的指引下,他正式步入理论物理的世界。

出乎意料的是,初入理论物理领域的他却发现自己举步维艰,凝聚态物理论文里那些抽象的表达在他眼里是那样的晦涩难懂。“根本做不下去,心里很害怕”,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进行理论物理研究。

是坚持还是放弃?要不要转变研究方向?郑惠元陷入了迷茫。在舍友的鼓励和帮助下,大三暑假时,徘徊在十字路口的郑惠元成功申请到了赴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暑期交流项目。他决定以此探索应用物理的世界。

这是一个关于交叉学科的暑期交流项目,参与者都是全国各地著名高校的尖子生,机会非常难得。郑惠元在其中所从事的并不是他所熟悉的凝聚态理论研究工作,而是一个医学物理的项目:课题组的教授新开发了一套MRI(磁共振成像)扫描序列,他需要用自旋动力学理论研究MRI下的物理原理。

UCLA暑研

这个项目实际上是对物理理论的应用过程。为此,他与课题组的同学们一起,经常夜以继日地呆在实验楼反复试验。在十周的高强度训练后,他得到了导师的特别评价:A++。

比获得特别评价更重要的是,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郑惠元逐渐坚定了自己最初的选择。他在反复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更喜欢思考理论物理世界的奥妙,构造一个个图像或公式去描述世界运行的过程。“理论物理是以兴趣为驱动力的。对我而言,基于兴趣产生的动力要比在应用中获得的成就感更为强劲。”

在这段彷徨的过程中,卢老师也为他提供了许多书籍和文章,让他渐渐拨开了眼前的迷雾。郑惠元决定在理论物理的世界中继续科研之路。

 

课堂之外,组成讨论班自主学习

四年来,郑惠元的绩点一直稳定在3.9/4.0。谈起自己取得的优异成绩,郑惠元认为“好奇心”是一大驱动力。从小他就对物理很感兴趣,在大学的学习中,他会将所学知识进行相互串联,在已有的结论中思考进一步的推论,每隔一段时间就对自己的效率进行反思,不断调整状态,从而寻找更高效率的办法。

南科大浓厚的学习氛围给郑惠元带来了无穷的动力。课堂学习之外,郑惠元与几位喜爱物理的同学自发组织了讨论班,一同探寻科学之路。

郑惠元的课堂笔记

从大一暑假开始,每周一到五的晚课结束后,物理讨论班就“上线”了。讨论班每次由一位同学主讲,为此主讲者需要进行详细的备课,带领大家学习共同感兴趣的课程。和正式课程一样,同学们课上要做笔记,课后要复习,有的课程还会开出习题课,让同学们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的讨论班,每次从晚上9点一直持续到11点,甚至更晚。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郑惠元在课堂上和讨论班上关于基本公式的课堂笔记就超过了20本。

这种自发的学习模式,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在郑惠元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逐渐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支持。“在南科大,我接触到了非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对科研的热忱对我影响非常大。”他说。

 

醉心民乐,发现“融合”之美

民乐团夏季专场音乐会

“如果没有民乐团,我这四年的生活可能完全不一样。”在郑惠元的校园生活中,除了学习,另外一项重要内容便是音乐。从小学习竹笛的他,大学时把这个荒废多年的爱好又“捡”了回来。

“民乐团里的每一件乐器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古筝的缠绵、琵琶的灵动、笛子的苍劲、二胡的柔和,如同京剧里的生旦净末丑,如何让独特的它们交织成一曲民乐,便是团长需要操心的。”说到音乐,郑惠元的言语间有点小激动。在担任致仁民乐团团长期间,他组织同学们进行排练,协调乐团各部门的管理,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和师生们一起分享音乐的美好。

几年时间里,从小型音乐分享会、专场音乐会,到迎新晚会,再到不久前的工学院、商学院和理学院学士学位授予仪式,民乐团的演出收获众多好评。在舞台上的这些美好瞬间,成为郑惠元和许多同学们独一无二的“南科记忆”。

与民乐团的小伙伴们一起排练

除了演奏,郑惠元还尝试编配乐曲。“我对音乐的追求和别人不大一样,不是单纯地喜欢乐器本身。听到好听的音乐,我会想用各种方法把它演奏出来。”从《傲气傲笑万重浪》到《九州同》,郑惠元热衷于尝试流行音乐、重金属、后现代摇滚与民乐的结合,在不同曲风的融合碰撞中发掘民乐之美。

“我心里对民乐的那团火从来不曾消失。”郑惠元说。

 

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郑惠元说,从踏入南科大校门的第一天至今,他对探索物理世界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冲劲。对于即将开始的博士学习生涯,他表示,自己将继续在理论物理世界不断发掘兴趣点,在研究中坚定前进的方向,并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做对这个社会最有意义的事情。

“脚踏实地、好好学习,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天!”

 

文字: 学生新闻社 邓卓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主图设计:丘妍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