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院长说】工学院院长徐政和:培养“科学家+工程师”的复合型人才
2019年09月04日 人物 浏览量 :

【编者按】作为成长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第一方阵中最年轻的高校,南方科技大学正立足新起点、迈步新征程,“做精”人才培养、“做强”学科建设、“做实”内涵发展,加速朝着“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砥砺奋进,不断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实践,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其中,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龙头。南科大始终坚持国际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标准,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高度重视以学院统筹引领带动系科建设、学科发展。

如今,南科大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六大学院院长已全部到位。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校六大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新动向、新思路,学校官网分别对学院院长进行专访。

 

工科作为一门应用科学类的专业学科,与实践应用结合十分紧密。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2019年年初连续推动了几件大事。1月,南科大-MIT机械工程联合教育科研中心正式揭牌。南科大深港微电子学院成立,教育部授权南科大微电子学院列入“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单位”行列。2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深圳分部成立。3月,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正式获批……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等,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些谋划,都与大学中的工科建设和高等工程教育息息相关。

高等工程教育如何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新时代背景下,我校工学院将如何建设一流学科,培养怎样的人才?为此,我们专访了工学院院长徐政和。

 

     “知南而进”,推动跨学科交流与校企合作

徐政和是物质分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尤其在相关的表面化学和界面科学领域造诣极深。他2008 年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015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在来南科大前,他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任终身教授,在清华大学工作了五年。2017年,他选择南下全职加入南科大,与年轻的工学院一起开启新的征程。

在他看来,在一所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年轻大学,以全新的理念和机制建设一个工学院,统筹推动多个工学科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件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工学院来统筹学校的工科院系发展,能够有效地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增强学科间交叉融合,整合资源,创造条件推动校企合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徐政和说。

工学院是我校正式成立的第一个学院,目前工学院设有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机械与能源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深港微电子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等10个院系;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15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学院成立后,对院系进行跨学科管理,加强不同学科之间教师的交流和学科间的互动,为提高学科效率创造条件,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徐政和说,国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南科大工学院推动工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南科大工学院的学科优势也将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支撑。

“这也许是南科大招聘我来的原因之一吧。我在加拿大曾和许多企业共同合作研究,现在我可以带领工学院,将各个院系的优势整合在一起,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际的企业应用中去。”徐政和说,“南科大在深圳,为工学院进行产学研、教学与产业的融和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目前,工学院已与华为、大族激光、光韵达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工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讲席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王海江,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李辉领衔的氢能研发团队与学校合办了深圳市南科燃料电池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燃料电池电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估值近10亿元,电堆的“芯片”膜电极已批量化生产。工学院2018届毕业生郭恬子在本科阶段,带领南科复材团队进行科学研究取得成果,并获得融创300万元资金支持,产出第一代产品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耐磨耐刮擦性能优势。

 

聚焦应用,探索新工科培养模式

推动校企合作,也与工学院大力探索“新工科”教育模式相辅相成。徐政和介绍,现在工学院的新工科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高度重视项目教学,努力打造“金课”,推出了以综合设计、交叉实践课程、教学创新项目、创客实践教育中心、“校企政社”协同培养等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内容。同时,工学院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下简称“系统学院”)聚焦新工科教育,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体验式学习”“项目引导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具备鲜明新工科教育特色的本科培养方案,不断探索与国情相结合的新工科教育培养模式。

以综合设计课程为例,学院的课程体系推动深度的产教融合,课程分为专题讲座和专题探索解决校外公司实际问题两项内容。工程专业素质和工程伦理知识的讲座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文素养;专题探索解决校外公司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行双导师模式,企业导师、校内导师与学生共同完成项目规划、制作设计、实验研究、采集与分析等过程,来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校内学习到的知识能够最快地应用到实际中。

同学们在达·芬奇挑战营-2019夏令营结营仪式上展示作品

在刚刚过去的小学期,系统学院组织开展的新工科课程暨“达·芬奇挑战营-2019夏令营”结营仪式上,南科大本科生项目研发小组报告展示了他们过去短短几周内学习设计制作的“老年人关怀产品”:如“智能夜间照明拖鞋”,可自动识别黑暗环境及踩踏压力并进行照明,防水防滑,针对老年人足弓降低、趾外翻等脚型问题做了相应关怀设计;再比如“Safeasy 分药机”,这一产品具有帮助需要长期定时吃药的老人分配药物并按时提醒的功能。

工学院下属的其他院系也结合自己本系特色,积极推动新工科育人的实践。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副主任郝祁牵头推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移动机器人的新工科教学探索与实践,围绕机器人基础知识、人文素养伦理道德、机器人应用知识、写作沟通精神、机器人系统知识、团队合作能力等内容开展教学实践。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陈锐牵头进行基于换位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光谱学与光谱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结合实际对师生换位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进行探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学教授叶飞等牵头探索建立慕课和虚拟仿真平台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在线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南科大的新工科教育,也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和支持,上个月,东莞海丽集团就给学校捐赠一笔专款,专门用于新工科建设。

 

对标世界一流,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力兼具的人才

这个9月,来自工学院不同系别的郑天棋、邓雨晴、李赫奕、王悦己、艾谦、朱敏江6名同学开始了在麻省理工学院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

6名同学在麻省理工学院合影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国际化、世界一流的工学院,因此在工学院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加强与国际一流工学院的紧密联系。”徐政和说,工学院现已与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法国特鲁瓦工程技术大学等3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

在南科大工学院,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是他们平时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密西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1+1”本硕项目,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3+2项目,美国肯特州立大学“3+2”项目,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工程学院3+1+X项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期交流项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暑期科研项目,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暑期实践课程……这些南科大与世界知名大学合作的学生交流项目都面向工学院学生。

目前,工学院在海内外选聘人才,已基本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工学院现有教师160人,其中有院士1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9人,国家优秀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人。其中,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图灵奖得主Joseph Sifakis教授也加入南科大,他将在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启动“图灵班”培养计划,聚焦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的重大战略需求,以人工智能、计算机、大数据各方向为核心,与生物、电子、自动化等学科交叉,推动智能化科学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努力培养出更具超群的跨学科思维能力、科学领域的知识引领和创新未来的能力,工程领域的综合创新设计与实现能力等有潜力引领未来科学与工程的精英人才。

“工学院一直将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产业需求密切结合,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着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厚基础、强实践的创新型人才。”他强调,“南科大工学院除了培养世界顶级科学家外,还要培养的是兼具‘科学家’与‘工程师’能力的人才。简言之,就是既可以研究科学问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又能应用所得的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他说,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和独立学习进取的能力,才能称得上符合未来要求。

新工科,创未来。徐政和说,南科大工学院将继续将国家发展、深圳发展和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瞄准未来需求,不断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厚基础和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腾飞,为科技造福人类作出贡献。

 

  文字:劳湘雯、程雯璟、学生新闻社 谷煜

图片:王凯强

主图设计:丘妍

 

南科大工学院发展大事记:

2011年12月,微纳材料与器件系成立。

2013年7月,微纳材料与器件系撤销,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

2015年5月,工学院成立。

2015年6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成立。

2015年8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俊国教授在《Science》发表水资源管理相关论文,介绍了有关绿色基础设施进行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前沿问题。

2015年12月,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成立。

2016年8月,生物医学工程系成立。

2016年8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俊国教授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是我校培养的第一位杰青。

2017年9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批广东省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及修复重点实验室,这是我校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陈十一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8年1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清教授参与的“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年5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批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这是我校第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2018年7月,材料科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2018年10月,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成立。

2018年12月,工学院党委成立。

2019年1月,南科大-MIT机械工程联合教育科研中心正式揭牌。

2019年1月,深港微电子学院成立,教育部授权南方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列入“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单位”行列。

2019年2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深圳分部成立。

2019年7月,科技部公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清单,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蒋兴宇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项目“使用合成DNA进行数据存储的技术研发”成功入选。这是我校首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牵头组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9年8月,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刘青松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