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培学术厚土 涵育创新人才
2020年04月19日 媒体

南科大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

深培学术厚土 涵育创新人才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0年4月16日  版次:A08

南科大优美的校园。

南科大校园一角,新落成的国际会议中心坐落在大沙河畔。 

南科大自主研发的抗疫物资驰援武汉捐赠仪式。

南科大联合附属二医院首次描绘灭活新冠病毒真实形貌。

虽然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还未正式返校,但南科大的校园近期并不沉寂:学校师生研发的护目镜防雾产品已投入战疫一线使用;学校联合首次描绘灭活新冠病毒真实形貌,引起了国内广泛关注;张立源团队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多位院士全职加入南科大;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两个本科专业获批,新增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合作共建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建设的深圳应用数学中心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科研战疫、源头创新、人才引进、学科发展、平台搭建……生生不息的校园正在迎来她新的里程碑。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同意南科大去筹转正。今年12月20日,南科大即将迎来十周年校庆。办学以来,这所大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承担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与区域和城市共生共荣,无论在科研战疫共度时艰之际,还是在创新突破勇往前行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努力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新成果|南科大科研战疫表现抢眼

今年2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孙大陟看新闻时得知,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护目镜上经常布满雾气,遮挡视线影响救治病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孙大陟“坐不住”了,“我们当时正在研究一款汽车防护产品,直觉告诉我改良后可以用到护目镜上,帮助医护人员解决燃眉之急。”

在向学校报备后,他第一时间回到实验室带领团队紧急攻关,短短几天时间研制出了适用于护目镜的防雾消毒湿巾,仅简单擦拭就可以保证护目镜镜片长时间不起雾,还能有效消杀病菌。在孙大陟看来,这是一名南科大教师的本职:“做好教学和科研,实现自己科技报国的理想。”

从年初以来,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特殊时刻,南科大师生怀抱报国热情投入到了这场特殊的战斗,一大批带着南科大烙印的科技产品迅速应用于全市乃至全国各地的科技战疫过程中。

除了孙大陟研发的护目镜防雾消毒产品之外,南科大未来网络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带领团队联合研发了“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示踪与预警系统(TWS)”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程鑫教授团队研制了低成本、桌面型高效灭菌消毒口罩再生设备,南科大团队研发的“人流大数据和AI驱动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传播建模预测和模拟推演平台”,深港微电子学院教授余浩运用物联网技术参与开展社区综合防控解决方案的研究……这些立足于疫情防控实际问题而开展的研究,已运用在疫情防控的多个场合,打响了一场与疫情搏击的“科技战”。

不久前,南科大党委书记郭雨蓉、校长陈十一分别带队前往南科大第二附属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南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慰问。他们带去了一批特殊的物资——由南科大团队自主研发的防护、消毒用品,包括护目镜防雾湿巾以及高效灭菌消毒口罩再生设备。而此前,紧急生产的60万片防雾酒精湿巾和2万瓶防雾酒精喷剂承载着深圳的深情厚谊火速驰援湖北。至今南科大已向全国各地累计捐赠、提供防雾酒精湿巾超过100万片。

郭雨蓉表示,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南科大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防疫教研两手抓,全校教职工克服困难,坚守工作岗位,确保“标准不降低、学习不停顿、研究不中断”。

“疫情发生后,南科大鼓励教授们集思广益,结合自己的研究基础为抗疫做出贡献,短期内我们研发出了这批高科技项目,也体现了南科大科技工作者们的报国热情与家国情怀。”陈十一表示。

新动向|大力布局医学,完善学科建设

在此次抗击疫情战斗中,南科大直属附属医院成为深圳医疗战线中突出的一抹亮色,南科大附属二医院更是深圳抗击疫情的“风眼”。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附属二医院在此次战疫过程中作为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了深圳所有确诊病人。

在积极组织医疗救治的同时,南科大与医院联动,在科研方面同样表现突出。其中,南科大联合附属二医院,依托南科大领先的冷冻电镜中心与附属二医院的P3实验室,首次描绘灭活新冠病毒真实形貌,体现了校院联动在科技战疫上的极大优势与雄厚实力。同时,南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等也战斗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并高效建成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展示了高度的医学科研水平。

近年来,高水平国际化布局医学学科,成为了南科大办学的一大亮点。一年前,南科大临床医学等专业正式通过教育部审核予以备案,随后,学校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筹建联合医学院。医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南科大进入理、工、医学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理工医文交叉融合的“新医科”发展体系也将逐步建立。

南方科技大学还与深圳湾实验室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双方将形成高层领导会商沟通机制和建立专题工作专人专项对接制度,在深圳湾实验室中组织筹建“临床转化医学研究所”,围绕生物医学领域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

对于南科大医学院的发展,去年加入南科大任医学院首任院长的邢明照信心满满。他表示,南科大为医学学科建设投入了强大的师资力量以及各方资源,目前,医学院已经招收首批在校本科生,临床前期课程基本已经开展,立足培养“医生科学家”。此外,南科大目前已经有直属附属医院、区校共建医院,并筹划建设附属教学医院,院校之间的联动和合作,将为学生的临床教学开展给予有力的支撑。

既要有瞄准世界一流的高水准办学水平,也要立足现实人才需求“接地气”作风。在陈十一看来,南科大的学科建设应该朝着国际化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根植本地,服务深圳以及大湾区的战略定位。

疫情之下,公共卫生这一领域成为了大众关心的焦点,因时而动,南科大的医学布局步伐加快。4月2日,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科大第二附属医院签署备忘录和合作协议,将合作共建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为这一关系到公共安全的行业培养输送人才。

“新冠肺炎的流行,让大家了解到了新发传染病对于社会秩序、生命安全的巨大影响,也看到目前我们在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复合型人才方面的短缺。”中科院院士、南科大讲席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顾东风指出,建设南科大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将传染病学、公共卫生防控以及临床救治各个方面资源打通,能够充分发挥三方合作的科研、医疗、预防救治等协同优势,面向未来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预防医学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和世界应对公共卫生以及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今年以来,南科大又有两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获批,并获批新增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面对新的社会需求,南科大不断在优化学科布局中蓬勃生长。学校以优势特色应用学科为支撑,打造开放灵活的学科群,不断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体系。一大批优势、新兴学科的建立,推动学校科研水平不断攀升,也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城市创新驱动发展。

新平台|机制创新推动学术建设再上新台阶

如今,南科大的多个重点建设学科基本都建立了“特色基础学科为龙头”+“市一级科研应用平台”的新型学科格局,如数学基础学科+深圳杰曼诺夫数学中心;物理基础学科+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生物基础学科+冷冻电镜中心等,这也使得该校的学科发展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今年3月,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名单公布,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建设的深圳应用数学中心榜上有名。该中心是深圳首个国家级数学中心,也是南科大获批的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除深圳外,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所在地均为省级行政单位。这显示出国家对深圳发展基础科学的重视,也可看出,作为深圳应用数学中心的牵头单位,南科大所具备的底气和实力。去年2月,菲尔兹奖获得者埃菲·杰曼诺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正式揭牌,以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为重要研究领域。去年底,中科院院士、数学家方复全全职加入南科大成为数学系讲席教授,而深圳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正是方复全院士。

领军人物的不断加入,让南科大的学术星图更为璀璨。从去年以来,美国工程院院士张东晓、中科院院士顾东风、方复全、张继平等多名院士相继加盟南科大,为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南科大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学院等建设提供了强大学术支撑。

近期南科大在战疫中厚积薄发的科技成果,与学校长期以来扎实推进的科研工作必不可分。正是办学以来积累的丰厚科研实力,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南科大冷冻电镜中心,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真实形貌首次被科学家捕捉并描绘出来,为新冠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

冷冻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可以观察被快速冻结到负196度“活”的蛋白、病毒等生物样本的电子显微镜。而冷冻电镜中心是南科大牵头建设的重大基础科学设施公共平台,建成后将是我国配套最齐、最先进的冷冻电镜实验室之一。正是因为南科大超前的布局,才能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与南科大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将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形态“曝光”于天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从“科技战疫”中展示的先进水平,不难看出这所学校不可小觑的科研实力。

一年来,南科大在科研方面“战绩”突出,师生高水平学术成果涌现。单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就有物理系副教授张立源团队合作研究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梁永晔课题组团队实现分子催化剂高效电还原二氧化碳,化学系田瑞军团队整合蛋白质组学助力“癌症之王”的精准诊疗等。

一流人才、一流平台、创新机制,构筑了南科大的“学术高峰”,成为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因素。

今年初,国际顶级科研期刊《自然》杂志出版方公布了最新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南科大自然指数首次进入全球高校排名前100位,全国高校排名第19位。在“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南科大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九,其在研究、论文引用和国际化方面均有不俗表现,其中论文篇均被引次数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一。

新势能|探路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抗击疫情关键时候,南科大推出春季学期“云端第一课”,近9000名师生同时在线观看了课程。校党委书记郭雨蓉,校长陈十一院士及专家学者围绕“坚定信心 同舟共济 抗击疫情 守望胜利”的主题先后开讲。课程不仅让师生更加深入了解配合学校的各项防控部署安排,加强全体南科大人线上互动,更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正能量。

延期开学期间,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南科大提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全国较早地将课堂架设到“云端”。28个教学单位开设的600余门涵盖所有本科生、研究生层次的理论课程,以及部分实验、实践类课程全面线上开讲。“停课不停学”,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南科大学子们在屏幕前开始了这一学期的学习。

南科大第一届临床医学学生罗岁岁说,在疫情期间的网络课程中,医学院的老师们从各种专业角度为学生介绍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结果。“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也会一直秉承着严谨的科学态度,更加深入地学习医学知识,践行救死扶伤、守护生命的伟大使命。”多元课堂保证了学生的正常学习,更为学生们带去了面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平静和勇气。

3月,因疫情困在武汉的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博士生徐啸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一流材料化学期刊发表论文。

徐啸是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级联培博士,家在武汉蔡甸区城关,离火神山医院不远。在武汉封城期间,他在家里专心思考和修改论文,并且电话“轰炸”老师何家清教授和师兄们讨论论文的修改,最终得以顺利发表。“做好科研的前提是维持内心世界的秩序,有强大平和的内心。终生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是平衡内心秩序最好的办法。在居家学习阶段,如果不能改变现状,就接受生活的安排。”徐啸说。

疫情期间,许多南科学子在各地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家国情怀深植于学生心间。共有200余名学子走出家门,协助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做好人员进出登记、体温测量、疫情信息收集、心理疏导、公共设施消毒、防疫知识宣传、关心关爱坚守一线医护人员家属及困难群众等工作。同时,近200名学生志愿者还组成服务队,为南科大附属医院及校内防疫工作者的子女提供学业辅导。

而张至带来的则是另一种故事。他是南科大的首届毕业生,本科毕业后,他与老师孙大陟共同成立了深圳南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投身于新材料技术开发、转化与产业化运作。从大三进入化学系后,张至就有了创业的想法,而老师、学校的支持和孵化,帮助他在高性能新材料上不断取得突破进展。此次他与老师合作,研发了护目镜防雾消毒湿巾,迅速投向抗疫一线,帮助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救治病患。

在创新创业、科学研究中奋力拼搏,为社会进步而勇担责任的南科大学子,都是这所学校“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创校精神的最好诠释。

目前南科大正在积极推进新型育人体系的建设。学校以“学分制、书院制、导师制”和“国际化、个性化、精英化”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特色日益凸显,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仍在持续进行。学校注重科研与实验相结合,推行本科生全程参与导师科研活动,初步形成了本科生广泛参与研究的特色,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一所新兴创新型学校,南科大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已经有了口碑。去年底出台的2019泰晤士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中,南科大位列内地高校第8名。

第三方机构调查做出的南科大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800名毕业生中,直博比例近20%,其中出境深造的直博人数124人,占出境深造人数比例42%,世界名校录取率、全球高科技企业聘用率等也稳步提升,南科大学生受到世界名校及用人单位的认可。

目前,2020届毕业生已经陆续收到录取通知,学生的就业质量也稳步提升。南科大培养的优秀人才,正在带着创新基因走向世界。

在正迎来建立40周年的深圳经济特区,南科大正在以先行示范者的担当与梦想,书写中国高等教育生机盎然的崭新故事。(闻葭)

 

新闻链接:

http://sztqb.sznews.com/MB/content/202004/16/content_846183.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