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杨挺团队完成自主研发宽频带海底地震仪南海海底布放测试
2020年05月18日 综合新闻

2020年5月14至15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杨挺团队研究学者刘丹、黄志鹏、王建搭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四号”科考船,成功回收4台由团队自主研发的分体式宽频带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graph, OBS)“磐鲲”。标志着本次在南海西北海盆深水区为期7个月的海底地震数据采集试验顺利收官,仪器回收率达到100%。

 图1. “磐鲲”回收过程

图2. 成功回收的分体式宽频带OBS“磐鲲”

2019年10月19日,OBS实验室团队成员搭乘“海洋地质四号”在南海西北次海盆投放了自主研发的6台“磐鲲”,并于11月2日成功回收了其中的2台。剩余的四台“磐鲲”在3800至4100米海底进行了近7个月的地震观测后,于2020年5月14日至15日被成功回收,记录了长达209天的地震数据。经现场初步分析,数据质量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图3. 编号为OBS05的“磐鲲”所记录到的1600公里以外的菲律宾南边岛屿Mw 6.6级的地震三分量波形

图4. 编号为OBS04的“磐鲲”所记录的5月6日距离台站约3150公里的印度尼西亚萨温拉基6.8级地震波三分量地震波形

图5. 2019年10月搭乘投放航次的南科大OBS实验室成员(左起:黄信锋、刘丹、刘楷、尚正涛、王建、黄志鹏、吴越楚)

图6. 2020年5月15日搭乘回收航次的南科大OBS实验室成员(左起:刘丹、黄志鹏、王建)

宽频带海底地震仪是进行海底地下结构探测的核心仪器设备,其研发也是我国海洋地球物理界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杨挺介绍,此次回收的“磐鲲”凝聚着南科大OBS实验室三年多的心血和努力,是具有国际领先技术、完全自主产权的真正意义上的宽频带OBS,“磐鲲”的诞生表明了我国在深海海域地震仪的高端研发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三年多来,南科大OBS实验室成员团结协作,对其关键技术进行长期攻坚。目前,这一团队在被动源OBS设备研发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包括全新分体式结构、抗底流外形设计、地震计自动调平锁紧技术、极低功耗高精度数采和控制系统、地震计与仪器本体自动分离装置等等。目前,该团队已完成第四代OBS的研发工作,本次海试前已进行了六次近远海测试,在OBS领域已累积申请专利25项,其中已获得授权18项,进入实审7项,其中包括3项国际PCT专利。

在本次成功的海试基础上,南科大OBS实验室今年内将量产30台“磐鲲”,并将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海区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海底地震观测实验,为探测全球大洋岩石圈结构做出中国科学家的贡献,提升南科大在海洋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供稿单位: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通讯员:颜莎

编辑:吴一敏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