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故事汇】“学霸课题组”:在成长和科研路上组队“打怪”升级
2020年05月19日

袁玉景,香港科技大学直博offer

施玉玮,香港中文大学直博offer

张煜佳,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直博offer

蒋椿萱,将相继在南科大和伦敦国王学院完成本科和硕士毕业,按自己的计划决定去向。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姬生健课题组,4名2016级本科生全都在升学深造的路上收获满满。一起奋斗,一起优秀,携手看梦想之花逐渐开放,课题组的成员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他们在南科大的奋斗历程是怎样一番风景?

在南科大第一科研楼的办公室里,生物系副教授姬生健正在全神贯注地撰写论文。旁边实验室里,博士后、博士生、研究生和RA们多在紧张有序地做着各自的实验,或者在电脑前处理数据、阅读论文。微信“叮”的一声,将姬生健从撰写论文的思绪中拉了出来,是系里宣传员付文卿的微信:“恭喜姬老师,在生物系评选的十佳毕业生里,有3位本科生是来自您的课题组。”收到这条信息,姬生健写论文的疲惫一扫而空,他由衷为弟子们的优异表现感到高兴。

 

严谨的导师:学子科研路上的引路人

姬生健在实验室指导学生(从左到右依次为姬生健、施玉玮、张煜佳、袁玉景)

姬生健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工作,最终,他选择回国加盟南科大。在他看来,不论是科研还是人才培养,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面向国际。他的思考与南科大的理念和实践不谋而合。

本科生广泛参与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南科大特色之一,而加入课题组则是他们参与科研的重要步骤。几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表示,加入姬生健老师课题组不仅因为对专业方向感兴趣,也是因为了解和看重姬生健老师优秀的科研经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大学生涯,姬生健老师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深刻影响。

在姬生健看来,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前提条件是学有余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他建议学生确定实验室后不要再轻易更换,这样可以保证持续做相关课题,也比较容易出成果。课题组每周都会召开小组会议,了解各个课题的实验进程,探讨解决方法,并拟定之后的实验目标。

“我觉得参与课题小组会议的过程,让自己在科研思路和科研素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最难忘的是大四上学期,姬老师让我们毕业班的学生做自己提出的课题,同时给我们很多帮助。”张煜佳说。

 “严谨”是姬生健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他对课题组成员要求非常严格,尤其看重科研细节,比如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书写合格的实验记录、有条理地组织样品数据库、正确地记录和保存数据、规范分析数据和interpretation等等。“我希望他们都能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这是做好科研的基本功,也是让他们终身受益的事情,马虎不得。”姬生健说。

严谨之余,姬生健也乐意给本科生机会去尝试和挑战,他允许本科生开展自己思考和提出的课题,并在设备、试剂、耗材等方面都给予全力支持。施玉玮表示:“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姬老师给我们指明方向并搭建平台,这有助于我们在探索中变得优秀且独特。”

姬生健与课题组学生们(拍摄于2019年秋季学期)

“在科研之外,导师也给了我们很多关怀和帮助。”蒋椿萱说,“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姬老师的关怀常常让我们感到温暖。”施玉玮表示,“姬老师对生活和学习的指导是相辅相成的。他通过课题组活动和书院导师组活动,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很多乐趣。他还常常给我们一些生活上的建议,比如如何平衡学习和生活,如何在高强度的实验工作之余放松和调节状态。每个人都要学会在尝试和挫折中自己成长,姬老师的关怀让我们不至于迷失方向。”

 

有爱课题组:学长学姐让科研路更有温度

张煜佳在丹麦奥胡斯大学时实验室聚餐(左上); 施玉玮在实验室学习(右上);袁玉景在西班牙暑期实习时出海观察(左下); 蒋椿萱在看材料(右下)

在课题组内做科研,这些科研刚起步的本科生不仅可以直接请教姬老师,还能得到课题组内的硕士生、博士生等学长学姐们给予的帮助,让他们从一窍不通的实验室小白到最后的游刃有余。

年龄的接近,让学生们很快能够打成一片。张煜佳记得刚进入课题组时,大多数的实验他都没接触过,甚至一点都不了解,有些手足无措。后来,两个学姐就带他从最基础的步骤开始做实验。当时他在学习冷冻切片技术,师姐们很耐心地在旁边指导,分享她们在冷冻切片上的实验经验,不断练习之下,他才渐渐掌握这项技能。蒋椿萱和施玉玮也表示:“大一就逐渐开始跟随师兄师姐学习实验。初入实验室时什么都不懂,没有一点知识基础。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提供经验和建议,也会在平时实验中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课题组成员间的互相鼓励和支持也形成一种默契,让他们的科研之路更加有温度。同辈间交流,成为他们缓解压力和相互勉励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实验室,或在约饭的时候,他们经常交流项目,以及各自实验的进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也常常涉及生活、学业、升学等重要议题。在大四做毕业设计时,他们还交流了诸多关于毕业设计的实验技术和想法。

 

成长蜕变路:从青涩少年到意气风发

父母听了一场宣讲会,回家之后跟她安利,蒋椿萱于是抱着了解一下的想法和南科大结下了不解之缘。入学后,蒋椿萱选择了更感兴趣的生物专业。她曾独自管理课题相关小鼠,参与了m6A对于小鼠神经发育的课题,探究了小脑浦肯野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以及尝试建立体外突触体系。“因为喜欢,想要知道更多关于人的大脑结构和认知的关系,想了解为什么人类有记忆、有思维、可以做决策等等关于认知的问题。” 蒋椿萱回忆起在刚上大学时,总想体验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她曾担任学校义工联副主席,也曾是学生会、应急救援队、戏剧社、义工联的骨干和班级的副班长,还作为创始人之一和书院同学一起创建荔园奶茶店。

施玉玮

施玉玮也是因为从宣讲会了解到特色新颖的育人模式而选择来到南科大。“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学习条件都满足了我对一所大学的期待。”在大一下学期,施玉玮根据通识教育期间的感受和探索,基本确定了自己想要选择的专业和想要加入的课题组。“南科大的特色是入学时不分专业,这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以及未来要选择的道路。”施玉玮参加了学校应急救援队,她觉得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很有意义。

张煜佳还记得当年高考后,在南科大录取的名次中比较靠后。“很幸运当时没有失之交臂,也给了自己蜕变的机会,这四年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最欣赏的是学校运行的高效率,以及学校和生物系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并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机会。”张煜佳说。

袁玉景是学校的社团达人,他曾是南科大街舞社第四任社长,带领社团多次参加校内外表演,还与街舞社的同伴一起组织了深圳市高校联合比赛。另外,他还曾经利用暑假时间前往外地支教以及进行野外考察。

如今,在南科大经历四年的蜕变,他们一改入学前的青涩,意气风发,自信满满。凭借良好的课业成绩及丰富的实践、科研经历,他们都获得了心仪大学的青睐。

袁玉景

袁玉景收获了特拉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全奖PhD offer,以及麦吉尔大学的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博士offer。成为野外生物学家,去大自然研究未知的生命一直是袁玉景的梦想,他在大三暑期曾去西班牙宽吻海豚研究所实习,并和研究所的老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环境因素对海豚空间分布的影响。回南科大后,他对自己的兴趣点和未来的发展做了综合思考。最终,他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未来,他将研究珊瑚礁的生态系统以及通过对海洋资源的研究开发潜在药物。

施玉玮收获了伦敦国王学院、爱丁堡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offer。施玉玮坦言申请offer时有一些波折,幸运的是在写research proposal的过程中,身边老师和同学给了她很多鼓励和帮助。最终,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拿到了差点失之交臂的心仪大学offer。“早早规划、勇于尝试很重要。”施玉玮总结经验时说到。

张煜佳

张煜佳收到了丹麦奥胡斯大学全奖PhD offer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offer。“我在申请材料以及暑研时展现了对于科研的浓厚兴趣,也在暑研中证明了自己的做实验和做课题的能力。”张煜佳在2018年暑假时申请参加了英国伯明翰大学暑期交流项目(BISS),在那里开展生物医学科学方面的课题。2019年暑期时,他又前往丹麦奥胡斯大学开展交流,在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Torben Heick Jensen 课题组学习并从事关于真核生物中 RNA 转录终止机制的研究。而这次交流也帮他确定了自己想要升学的大学。

蒋椿萱

蒋椿萱由于参加了南科大和伦敦国王学院的合作项目,正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同时攻读硕士学位。根据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与伦敦国王学院“3+1”项目协议,学生前三年在南科大完成除毕业论文外所有课程的学习,再进入伦敦国王学院完成后续1年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经南方科技大学与伦敦国王学院考核合格后,可获得南方科技大学学士学位以及伦敦国王学院硕士学位。“当时我的GPA和雅思成绩,还有其他条件,都达到了项目要求的标准。可能因为当时是项目第一届,竞争不算太激烈。” 蒋椿萱谦虚地说。

离别之际,他们再一次表达了对南科大的感谢:“南科大给了我们极大支持,让我们能够更勇敢地追求自己想学的东西,做更好的自己。学校‘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会一直影响、激励我们。”

 

文末福利: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袁玉景:“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同时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热爱的‘事业’。在大学四年中,无论做什么,都要积极应对,让大学过得充实而丰富。”

蒋椿萱:“接受以前自认为的不完美,在今后的日子里做出些改变。人生要不断经历,试错,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努力让自己满意,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人生的选择最好都基于对自己的了解和需求,而不是随波逐流。”

施玉玮:“努力的方向大于努力本身。”

张煜佳:“首先顾好课业,并认清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学会把握机会。选专业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天赋,不要盲从。”

 

 

采访:付文卿、苗雪宁

通讯员: 付文卿

摄影:王凯强,部分由本人提供

文字、编辑:苗雪宁

主图设计:丘妍

 

推荐阅读
FOLLOW US @SOCIAL MEDIA
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我们
  • 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微信

  • 南方科技大学视频号

  • 南方科技大学抖音号

  • 南方科技大学快手号

  • 南方科技大学头条号

  • 南方科技大学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