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2024
2024-10-24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王善民课题组在利用高温高压技术制备具有多级马氏体结构的超高强度纯铁及其相变机理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Formation of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artensites in pure iron with ultrahigh strength and stiffness”为题发表在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10/21
2024
2024-10-21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姚炜琪副教授团队在海洋脱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极热气候时期海洋最小含氧层(ODZs)与氮循环的耦合演变机制。研究成果以“Expanded subsurface ocean anoxia in the Atlantic during the 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
10/17
2024
2024-10-17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温瑞涛副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离子反俘获方法—光电耦合法,首次实现了电致变色薄膜与器件的性能刷新。该研究工作以“Photo-electrochemical synergistically induced ion detrapping for electrochromic device rejuvena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Matter上。
10/16
2024
2024-10-16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副教授贾宁课题组在学术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了题为“Tetramerization-dependent activation of the Sir2-associated short prokaryotic Argonaute immune syste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细菌利用新型 SPARSA 免疫系统采用独特的多聚激活模式抵御外源质粒入侵的分子机制,加深了人们对细菌免疫系统以及 Ago 系统的理解,并为开发基于 SPARSA 系统的生物技术工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0/15
2024
2024-10-15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陈克杰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学术期刊 Geology 发表题为“Buckling contributes to both coseismic uplift and long-term fold growth in active fold-thrust belts”的研究论文,剖析了活动褶皱冲断带长期褶皱生长和瞬时同震变形之间的关系和协调机制,为理解突发、剧烈的地震如何影响到数百万年的慢速、渐进的褶皱变形、地形塑造提供了新视角。
10/12
2024
2024-10-12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王恺教授团队和香港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Hoi Wai Choi(蔡凯威)教授团队合作,通过耦合量子点和具有强珀塞尔效应的微腔,实现了低阈值的多激子态激发和各向异性的多色发光,并展示了基于单分散性量子点的全彩像素阵列。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微腔调控量子点多激子发光特性的新方法,为解决量子点多激子发光的激发阈值高、光谱线宽大、图案化困难等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相关工作以“Low-threshold anisotropic polychromatic emission from monodisperse quantum-dots”为题发表在学术期刊 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上。
09/24
2024
2024-09-24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沈惠中副教授研究团队在地学类顶级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了题为“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global overseas coal-fired power plants”的研究文章。该研究深入分析了全球908个全球海外燃煤电厂的投资数据,首次详细量化了这些电厂在1960-2022年间由海外投资导致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可能推动新兴经济体化石燃料扩张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
10/11
2024
2024-10-11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生物学系讲席教授廖茂富团队与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Pere Puigserver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上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respiratory complexes adaptation to cold temperatures”的研究论文,阐明了冷适应棕色脂肪细胞线粒体呼吸复合物结构变化的机制。